湖北部分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雷英杰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6-04    

  在武汉市,黄陂区连通后湖的老泵站河长期黑臭;在孝感市,孝南经济开发区三军片区存在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在天门市,每天仍有超6000吨生活污水直排天门河;在仙桃市,管网混错接、缺陷整改完成率均不到8%;在恩施州,恩施市清江东路过江污水管道破损至今未修复。

  5月27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布的典型案例指出,湖北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治理不力,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依然严重。

  黄陂区不如实公示,武汉市有关部门未督促整改

  5月21日,记者跟随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武汉市黄陂区养殖场桥,桥下是老泵站河。老泵站河水体发绿、发黑,可以闻到明显的臭味,河面上漂浮着垃圾,现场有人正在清理打捞。

  老泵站河是后湖与府河联通渠,担负整个滠口及汉口北片区城市排涝任务。典型案例指出,滠口街道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老泵站河,形成3公里的重度黑臭水体,监测结果显示,氨氮浓度为20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19倍,现场臭味明显,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省会城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但据当地群众反映,老泵站河的黑臭问题已经存在多年。

  记者查阅黄陂区黑臭水体公示情况发现,黄陂区人民政府网站于2023年4月10日、2024年3月11日分别公示了黄陂区2023年、2024年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公示结果显示,均无新增黑臭水体、返黑返臭水体。

  督察人员告诉记者:“国家有关部门对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公示、限期治理、长制久清等均有明确要求。老泵站河黑臭水体治理不力,一方面与黄陂区不如实公示、未开展有效治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武汉市有关部门未督促整改有关。”

  不只是老泵站河,典型案例还指出,黄陂区连通后湖的钓场渠道,接纳周边2.75平方公里范围内居民小区的生活污水,形成约0.4公里的黑臭水体。监测结果显示,氨氮浓度为16.7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15.7倍。

  孝感市每天超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管网空白区”“每天万吨”“直排入河”“污染带”,在通报的典型案例中,这些关键词引人关注。

  督察指出,孝感市孝南经济开发区三军片区存在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而孝感市却未按要求如实上报有关情况,也未及时开展整治,每天超万吨生活污水排入滚子河,在河面形成明显污染带。

  督察人员向记者提供的监测结果显示,外排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为233毫克/升、20.8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10.7倍、19.8倍。

  关于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湖北省有关部门是有明确要求的。2020年4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3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到2021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

  “《实施方案》发布以来的这几年,孝感市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依然严重,不仅没有完成《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而且还有一定差距。”督察人员说道。

  与孝感市一同被通报的还有天门市。

  典型案例指出,天门市文昌路与竟陵东街交汇处的生活污水排放口,每天仍有超6000吨生活污水直排天门河。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为193毫克/升、16.8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8.7倍、15.8倍。

  天门市生活污水直排天门河,并非第一次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指出。

  2018年11月14至16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湖北省天门市开展“回头看”时就曾指出,天门市管网改造和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区域污水长期未纳入收集范围,任由污水直排,天门河一些支渠成为“排污沟”。

  湖北省管网混错接、缺陷整改完成率不足50%

  污水管网排查整改不到位,是典型案例指出的又一问题。其中,仙桃和恩施被点名。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23年,湖北省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已经指出仙桃市管网问题突出。

  根据《实施方案》,2021年,仙桃市污水集中收集率需达到70%,但省级督察发现,2023年1月—10月,仙桃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2.75%,未达到目标。城区排水管网错接、混接、破损、短缺现象突出,雨污分流不彻底。

  在全省17个城市中,仙桃市2023年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仙桃市管网混错接、缺陷整改完成率均不到8%,城西、高新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均不足40毫克/升。

  恩施州面临同样问题。恩施州恩施市现有3个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均低于65毫克/升。在管网排查中,当地仅上报1处管网缺陷,且已完成整改,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前期暗查就发现5处管网破损。

  督察指出,恩施市清江东路过江污水管道2021年6月就已破损,污水泄入清江,至今仍未修复;大沙坝污水处理厂沿江污水管网大量生活污水溢流排入清江。恩施州清江下游大沙坝国控断面自2022年起,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Ⅲ类。

  截至今年4月,湖北省管网混错接、缺陷整改完成率仅为43.6%、41.1%。

  针对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不力的问题,督察人员直言:“湖北省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推进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解决群众身边突出水环境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不强,落实相关整治要求不严不实,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