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资源,就是保障经济发展|春遇平凉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宋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4-24    

  第一次到平凉调研采访,最初的印象是极其不便利的交通。没有机场,不通高铁,落地兰州机场后还要开车四小时才能到达这里。其实在过去,平凉一直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如今也是陕甘宁三省(自治区)的交汇处。但由于甘肃省南北扁平、东西狭长的特殊地形地貌,宝兰、西银两条高铁线路都没有经过平凉,这也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意难平。在天水热度如此高的情况下,平凉这座相邻城市却难以大规模引流,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

  或许正是因为交通不便、交流不畅,不少人误认为平凉是一座荒凉、不发达的城市。然而翻阅资料得知,平凉的经济总量在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中,一直处于中间第六、第七的位置。这种反差不禁令人好奇。而在后来短短两天的采访中,平凉所展现出的城市形象,也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平凉地处黄土高原,却没有印象中西北地区那种气候干旱、风沙肆虐、水土流失的状况。平凉是甘肃省第一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33.8%,这个数字对于湿润的南方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西北地区却很难得。行驶在平凉市区和几个下辖县,虽然四周山体也是黄土,但山坡逐渐复绿,山花陆续盛开,青山环绕间,绿意盎然。

  对黄土塬的开垦在西北地区并不少见,但是把千沟万壑改造成万亩梯田,平凉率先突破。从1964年开始,庄浪县开始修建梯田,周期长达40多年。今天,这里的梯田面积已经达到百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90%。加之淤地坝的建设,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这是当地人用40年时间创作出的大地艺术。

  在崇信县,小江南的气息就更浓郁了。甘肃省目前只有两个县,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崇信县便是其中之一。这说明,这里不仅是生态环境好,更能依托优美生态发展经济。

  “优美生态环境是平凉最大发展优势”,这是全市上下的共识,是推动平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2023年1月,平凉提出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全盘考量、系统推进。

  基于富集的煤炭资源优势,平凉加快构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引领,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梯次跟进的“1+N”现代产业体系;依靠绿水青山,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等生态农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品牌效应凸显;崆峒山、华夏古槐王、庄浪梯田等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吸引的游客半径逐渐扩大。从工业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体系正在搭建完善;从生产到服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已然根植于心。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平凉还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平凉市委书记王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了一件事。南方很多企业看中了这里的森林碳汇,想要购买,在市本级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平凉依然拒绝了。因为在书记眼中,森林资源是平凉的发展优势,要把碳汇总量做大,要把碳排放指标留给来平凉发展的企业,让森林成为子孙后代的钱袋子。

  这便是绿水青山更长远的价值。

  正如关河村那棵已经3200岁的大槐树,几千年过去,仍然枝繁叶茂、精神矍铄。它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展现着当地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宝贵实践,未来,还将继续见证这个生机无限的美丽平凉。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