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 “生态券” 盘活了什么?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李莉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9-20    

  江苏省江阴市北枕长江、南临太湖,拥有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开发潜力巨大。

  作为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之一,江阴不断探索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附带“生态券”创新机制,搭建交易平台,构建“生态券”产生、核发、交易、使用、监管的管理体系,畅通“两山”转化通道,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据了解,“生态券”是指土地权利人通过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手段将建设用地转换为生态用地,形成的生态服务增值部分对应的交易指标。目前,江阴已在敔山湾区域64号地块、青阳金桥小学西侧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完成了“生态券”交易,总价值达263.66万元。

  一张张“生态券”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带动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

  “有些建设项目在用地时会占用一些生态用地,我们会根据生态用地的减少量,让土地使用者购买等量价值的‘生态券’。”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科副科长赵伟峰表示,江阴市建立以“生态券”为核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了占用生态空间必须购买生态“粮票”,从而构建以“开发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受罚”为利益导向的生态用地占补平衡制度。

  根据《江阴市生态券交易管理办法》,江阴市将1亩林地产生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设定为1个标准“生态券”,统一以“绿元”为单位,并建立不同地类之间的“生态券”换算体系。以林地生态价值为参照,其他地类按其生态价值可折算相应的“生态券”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生态券”可以通过各类国土空间整治修复获取,还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交易,以此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就是说,“生态券”相当于“生态货币”,是生态有价票据化、产权化的体现,是生态用地占补平衡市场化的交易媒介。目前,1个绿元“生态券”的交易价格为3万元。

  在试点工作中,江阴对整治后的绮山水源地、入江河道、滨江公园、废弃矿山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其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公益性生态效益总和超112亿元,整治后的生态价值大幅提升。

  “我们希望通过‘生态券’的交易,吸引更多的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的创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产品的增值溢价。”赵伟峰表示,“生态券”交易机制不仅实现了生态空间的占补平衡,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生态建设存在潜在资源效益,并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公益事业。

  试点期间,江阴市给生态修复单位江阴市土地储备中心核发了514.24绿元“生态券”,总价值1542.72万元。而“生态券”交易所得的资金将继续用于江阴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姚妙条 校对 吴运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