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启动城乡绿化美化建设以来,西双版纳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以流经城镇、坝区、重点农村、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及周边河流(河段)、水库等为重点,统筹开展规划建绿、破硬增绿、见缝插绿、留白增绿,全力推进绿美河湖建设工作,在提升河湖岸线植被覆盖率、改善水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年来,建设绿美河湖23个(9河14库),完成率达230%,新增绿化面积51.2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长度48.3公里,新增植被54.22万株,构建了岸绿景美、层次丰富的绿美河湖生态景观,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3年,景洪市蚌岗河曼点村河段及勐腊县大沙坝水库被列入全省绿美河湖典型名单,全州一批绿美河湖已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美目标。
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西双版纳州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高位部署,高位谋划,高位推进,积极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制定《西双版纳州绿美河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及绿美河湖工作协调机制,明确3年建成10个绿美河湖的目标任务,以及州、县(市)两级水利部门主要领导抓绿美河湖的基本基调。2022年以来,州、县(市)各级召开绿美河湖推进会议55次,开展业务培训42次,压实绿美河湖建设主体责任,推动绿美河湖项目有序建设,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争创绿美河湖新标杆
在推进绿美河湖建设过程中,西双版纳州不仅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还积极探索绿美河湖的经济价值,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水岸同治,建设生态振兴新乡村。景洪市蚌岗河曼点村河段为澜沧江右岸的二级支流,景洪市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建设原则,将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事项谋划。通过流域综合治理,构建乡村生态景观,先后统筹项目资金243万元开展水系整治和岸坡防护,采用水土保持林、保土耕作、污水收集及处理、村庄绿化美化等综合治理措施,完成生态景观水系建设695米,种植本土乔木2310株、灌木993株、花卉草本植物44种,营造了乔木——灌木——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极具层次变化的生态网,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0平方米,新建滨水步道400米、临河栈道80米及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彰显了傣族居高临水的乡土文化,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创新河湖管护机制,实现全民护河。认真践行水土保持“参与式”工作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管理,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沿河布置河长文化宣传牌,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鼓励景洪市曼点村委会村民群策群力当好“河管家”,由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将蚌岗河曼点村河段责任区域划分到户,落实“河前三包”,增强村民保护河道意识的同时,实现了河湖与人居的科学管理,促进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绿美价值为核心,发展优质生态产业。勐腊县为推进大沙坝水库绿美河湖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的雨林秘境,围绕大沙坝水库库区24.25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景观,实施系列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工程,发展生态文旅产业。
增植护绿强基础,源头治理护清流。聚焦绿化增量与基础设施完善,增植珍贵树苗、经济林木6.6万株;投入省级绿美河湖奖补资金192.1万元,提升改造水文化宣传墙、绿化景观等,新增绿化面积2554平方米;完善水库源头区城乡生活“两污”设施,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夯实生态基底。
建章立制促长效,多方共管保成果。通过制定落实《勐腊县大沙坝水库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部门联动+常态化整治”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组织水务、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及流域内乡镇等单位常态化开展大沙坝水库水域集中整治,推进“河长清河”“清四乱”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管理高效、共管共享的绿美河湖现代化管理体系,保障绿美成果发挥效益。
雨林文旅融发展,金山银山惠民生。深挖望天树群落生态价值,构建“生态IP+赛事活动+文旅产业”转化体系,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群众增收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依托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望天树景区,融合休闲娱乐、观赏游憩、文化交流和自然养生等功能,形成“绿美”旅游度假产业,为勐腊县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