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江西吉安县城出发,不到20分钟,便可以抵达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丰田园景区。孩子们的欢笑声在乐园上空回荡,七彩滑道如彩虹般垂落在青山之间。谁能想到,这个令游人沉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年前竟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废墟?
盛夏时节,记者深入大丰田园景区,亲身体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吉安的生动实践。
资源变为资产
废弃的厂房破败不堪,闲置的农房日渐衰败,低效利用的土地与淤塞的坑塘交错分布……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深陷资源闲置与生态衰败的境地。
景区所在地的仓田村支部书记彭小江回忆道,村庄活力逐步丧失,日渐冷清,生态本底也遭受侵蚀,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我们仿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如何让生态资源碎片化、低效化利用走出困境?吉安给出的答案是:以复合开发模式破题,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重塑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生态康养、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产业示范区。
盘活生态资源,摸清底数是关键。项目启动之初,吉安组织专班人马对区域内的生态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建立生态资源资产清单,主要包括耕地、林地、闲置和低效用地、水库、坑塘、农业基础设施等。
针对生态资源权属复杂、用途多样的实际,吉安采用“分类施策、灵活收储”策略,解决生态资源“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问题:对基本农田、坑塘等资源,保留原有用途,守住生态底线;对废弃厂房、闲置农房等资源,通过“购买优先+租赁补充”方式进行收储,平衡企业投入与村民权益;对集体或国有资源资产,兼顾政府、集体、村民与企业利益,探索联营、征收、土地拍卖等复合模式。
“这一举措有效破解了生态资源碎片化难题,成功收储各类生态资源3500亩。”吉安县发改委副主任彭晶表示,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租金收入,共享开发红利。
废墟化身乐园
走进景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每一处景点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儿童乐园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他们或在滑梯上嬉戏,或在沙池里玩耍,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玻璃滑道上,游客们乘坐滑车,从高处呼啸而下,体验着速度与激情的碰撞。迷你动物园里,各种小动物憨态可掬,引得游客们驻足观赏。文化景观区则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3D恐龙岛,游客们带着孩子与动态恐龙亲密互动,留下难忘的合影。游客肖女士说:“听说这里很有趣,不仅有动态恐龙,还有自控飞机、碰碰车、星空小火车等设施,都挺好的。过来一看,人特别多,挺热闹,小孩特别兴奋。”
大丰田园景区运营管理经理罗磊表示,景区先后投资10亿元,一期建设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设施,引入四季花海、儿童乐园、生态主题餐厅等项目,打造核心休闲旅游目的地,迅速聚集人气;二期深化拓展了生态康养与科普教育功能,建设康养中心、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研学营地等,丰富业态层次,延长产业链条,满足游客多元化、深层次的需求。
“沉浸式体验、个性化服务的旅游项目,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罗磊说,他们每年接待游客量稳定在约30万人次,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之地。
释放生态红利
走进景区鲈鱼智联生态养殖基地,一尾尾鲈鱼正在池里欢快地游动,呈现一片水清鱼跃人欢乐的景象。
“我们应用智慧农业技术,利用藻类技术将养殖产生的废水高效转化为有价值的有机肥料,推广‘养鱼不换水’的生态循环模式。”基地负责人肖善序表示,曾经的低产冷水田,通过科技赋能,不仅使亩均收益从不足千元跃升至数万元,还显著提高了尾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打破传统农业单一生产的局限,深度融合“农业+旅游+文化”三大元素,构建复合型产业生态。罗磊说,他们以规模宏大、景观优美的四季花海为核心吸引物,提供生态餐厅的绿色健康餐饮体验和康养中心的舒适休憩服务,开发农产品加工体验项目,如蜂蜜、花茶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形成“游览、购物、娱乐、学习”一体化的深度体验闭环。
同时,吉安还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在土地流转、就业增收、经营分红等中共享生态经济发展红利。罗磊介绍,园区长期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个,带动项目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从荒芜之地到“生态乐园”,大丰田园的华丽蜕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复合开发,不仅让生态资源‘重生升值’,还为同类型地区探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彭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