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系统治理、科技赋能与区域协同,推动黄河兰州段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黄河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及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
系统治理显成效 重点工程护安澜
兰州市以“强管控、抓治理、提能力”为抓手,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在工业领域,完成兰州石化公司雨污分流工程改造、榆中钢铁有限公司废水近零排放、伊利乳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等重点项目,确保涉水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同时,扎实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争取资金3.95亿元,建成宛川河生态湿地、湟水红古段水污染防治三期等项目,并推进庄浪河流域永登段、皋兰县蔡家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01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占比达99.7%,有效遏制污染源入河。
闭环管理+智慧监测 构建治水新范式
为避免治理后反弹现象,兰州市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解决闭环机制。通过强化日常巡查监管,有效确保枯水期、汛期黄河(兰州段)水质安全;强化水源地环境监管,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日常执法回头看,对发现各类隐患问题及时整改,有效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同时,率先建成“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管理监测系统”,集成19座水质自动站、251套智能监控设备,构建以“监测—评价—溯源—风险—承载力—预警”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实现水环境“一张网”监管。该系统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水质波动快速溯源、污染事件精准切断及水质预警预报,将传统“人防”转变为“技防”,大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监控监管能力水平。
再生水利用破局 区域协同聚合力
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兰州市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借助生态环境部“一市一策”科技帮扶,开展黄河干流水污染物通量研究,为水资源系统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跨区域协作方面,与青海省海东市、甘肃省白银市、临夏州等地建立并落实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开展流域污染源联合排查,形成流域联动共治的工作合力。同时,与白银市、临夏州签订两轮生态补偿协议,争取奖补资金5500万元,反哺水生态保护项目。通过“数据共享、联合排查、应急联动”,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共治格局。
从“工程治水”到“生态治水”,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兰州市正以创新实践诠释“黄河故事”的兰州篇章。下一步,兰州市将持续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兰州力量。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