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31日了解到,北沙河复流水生态建设项目已全面进入攻坚阶段。面对70天完成主体结构的“军令状”,建设者昼夜兼程,单元格水池材料已有序进场,池底回填、基础开挖同步推进,预计8月10日即可完成20%的单元格水池建设并同步启动滤料回填,确保9月30日全线达标。
北沙河复流水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后,每日3.6万立方米的清澈湿地出水将源源不断地注入北沙河,让干涸的河道全线恢复生机,显著提升区域再生水利用水平,增加宝贵的水域湿地空间,实现“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水韵新格局,推动人水关系走向深层和谐。
该项目由山西建投机械化集团总承包建设,总占地面积达6.7万多平方米,包含输水管道工程、预处理与提升泵站工程及人工潜流湿地工程。项目位于建成区,两座关键沉井的施工尤为棘手:一座紧邻居民楼,施工空间极为有限,且需严格控制对周边居民生活和楼房安全的影响;另一座则遭遇异常坚硬岩层阻碍。针对临近居民楼的沉井,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倒挂法”工艺,先完成沉井上部结构施工,再逐步向下开挖土方并同步安装井壁支撑,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和机械配置,将作业面压缩至最小范围,大大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配合隔音屏障和低噪音设备,将施工噪音控制在75分贝以下,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针对岩层阻碍的沉井,团队引入“水钻法”破碎工艺,严格把控钻孔间距、深度及垂直度等关键参数,实时监测沉井情况。通过建立动态响应机制和技术负责人现场会商制度,使施工精准、高效、低扰动。
规模浩大的人工湿地建设是另一块难啃的“骨头”。在施工组织方面,项目团队采用“网格化分区+流水作业”模式,划分若干标准施工单元,每个单元配置独立施工班组和设备。同时建立施工指挥中心,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施工进度三维可视化管控。湿地工程开工10天,强夯完成42%,深层搅拌桩工艺完成45%。
当前正值汛期,频繁的强降雨为河道及露天作业带来严峻挑战,项目团队将防汛列为头等大事,提前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预案包含防汛物资储备、汛前加固防护、挖导疏渠疏通导流、汛后排水疏浚等关键环节,最大限度降低恶劣天气对工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