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多维发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董若义 姬生若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2    

  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郭楼镇的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而行,车身上“绿色出行”的标语与沿途绿树相映成趣。这是汶上县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生态转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汶上县以“生态优先”为发展底色,从交通运输结构、工程项目建设、路域环境治理、交通行业监管、环保宣传引导等多维度精准发力,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绿色交通新模式。

  新能源矩阵重构出行生态

  清晨6点,汶上县汽车站内,新能源公交车司机张师傅启动纯电动车辆开始运营。

  “以前开柴油车时,发动机轰鸣声震得人耳朵疼,现在安静又环保。”他指着仪表盘显示的数据说:“这辆车充满电能跑170公里,每公里行驶成本比燃油车降低60%。”

  这样的转变源于系统化布局。近年来,汶上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双轮策略,三年内将全县573辆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型,186辆巡游出租车实现电动化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城乡物流配送绿色转型,整合交通、电商、邮政等资源,打造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配送网络,依托新能源班线车辆开展“客货邮”融合运输。通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新能源班线车正将电商包裹送往村庄,这种“货运班车+快递配送”模式,使农村物流成本下降30%,同时减少柴油车进村频次。

  绿色出行理念已融入市民生活。在莲花广场,市民李女士在公交站点候车:“现在带孩子去公园都选择步行或公交,既锻炼身体又减少碳排放。”汶上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22%,私家车使用率下降15%。

  智慧监管筑牢环保防线

  在苑庄镇治超非现场执法点,电子抓拍系统刚记录下一辆超载货车的违法行为。交通执法人员介绍:“这个黑科技能自动识别车牌、称重,数据实时上传,24小时不间断执法。”今年以来,通过“现场+非现场”执法模式,汶上县已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2辆,超限率下降到0.1%以下。

  针对货运车辆密集、短途超限运输路段及路口,充分利用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点道路“黑烟车”智能电子抓拍系统,采取“现场+非现场”的立体执法模式,精准打击超标排放、冒黑烟、脱落扬撒、超限超载等违规行为。同时,利用机动车排气污染遥感监测车和移动尾气检测设备,对行驶中的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对尾气超标的车辆进行抓拍和查处,累计开展50余次专项整治行动,检查货运车辆500辆次,有力杜绝尾气排放装置私自改装,实现动态监管,有效缓解夜间货运高峰带来的扬尘污染压力,让洁净道路成为县域流动的风景线。

  “您企业的活性炭更换记录不完整,请立即整改。”在东二环路汽修集中区域,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环保执法人员正向某维修厂负责人出示检查记录。汶上县建立汽修企业“一企一档”台账管理系统,整合全县132家汽修企业的VOCs治理管理体系,提升监管效能。

  在鲁南高铁连接线项目现场,雾炮机与洒水车协同作业,裸露土方全部覆盖防尘网。项目负责人介绍:“为防控扬尘污染,我们将项目区域内的PM2.5监测仪与降尘设备建立连接,一旦PM2.5浓度到达设定数值,系统立即报警并自动触发降尘设备,实现第一时间启动降尘作业。”依托这种全流程管控模式,项目施工路段扬尘浓度同比下降40%。

  全域治理扮靓交通走廊

  夏末秋初,342国道汶上段两侧,养护工人正在清理边沟杂草。

  “我们实行路长制网格化管理,每公里道路都有专人负责。”汶上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指着路肩新栽的紫薇花说。今年,汶上县还计划在国省道建设10处生态驿站,打造集停车、充电、观景于一体的绿色服务区。

  汶上县坚持以“畅、洁、舒、美、安”为目标,持续深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一方面,加大日常保洁力度,及时清理县城内公路路面垃圾、边沟淤泥和路肩杂草,确保道路排水畅通、无堆积物。截至目前,累计自查问题清单40条,累计完成整改40条,整改率100%。另一方面,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公路两侧违法搭建、占道经营、非公路标志。

  汶上县将持续深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持续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力度,不断拓展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智慧监管平台功能,实现交通环保数据全要素、全流程实时监测与智能决策。同时,强化全域治理协同效应,打造更多生态旅游公路,让绿色交通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态发展新图景。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