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海洋蓝”交织“生态绿”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郑健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11    

  潍坊昌邑,坐落于渤海莱州湾南畔,海岸线长58.38公里,海域面积669.14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坚持“向海图强、经略海洋”战略定位,在深耕海洋蓝色经济的同时,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9月1日12时的昌邑市下营港,近百艘渔船同时出发,奔赴大海,开启新的捕捞季。

  经过4个月的休养生息,昌邑海域渔业资源养护效果明显。上岸的海鲜里有不少是增殖放流的鱼虾,更多的本地海鲜游上了市民餐桌。

  “近5年来,昌邑市累计争取各类资金3900余万元,放流各类苗种17亿单位,有效补充和恢复了近海生物资源量,改善了鱼类群落结构,生态效益显著。”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渔业科郭凯凯介绍。

  昌邑市通过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带动广大群众共同维护海洋资源,有效补充莱州湾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海洋渔业生态得到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效益收效显著。

  与此同时,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观测网”监控大屏幕上,可以清楚看到风电桩基的海下画面,水中游泳着的,不只有鱼,还有螃蟹、贝类等。

  “通过观测设备,监测海洋水文水质环境,我们可以实时观看水下视频等,来实现对海洋牧场生态效益的评估,从而了解海上风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锦超说。

  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共建项目,也是潍坊市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在50台风机基础周围50米海域内科学布置养殖区,“定制化”投放集鱼礁、产卵礁等人工鱼礁,形成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截至目前,已投放礁石约6000空方。

  除此之外,伏季休渔期间,昌邑市坚持“服务+执法”双轨并行,既深入渔村、登上渔船,主动为渔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又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规出海等违法行为,全力守护渔业资源与休渔秩序。据统计,休渔期间该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执法船艇20余艘次,举办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2场,通过规范海上渔业生产秩序,有效保障了海洋生态的绿色健康发展。

  以柽柳“固滩”,引候鸟“栖居”

  在昌邑市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柽柳林生态保护区,这里的天然柽柳林达2070公顷,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1%。

  柽柳是改造盐碱地的能手。“它能在盐碱地上生长,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可将吸收到体内的盐分通过泌盐孔排出体外,有效改良盐碱土壤。”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生态管护科负责人石玉龙说。

  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护海洋及海岸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防潮大堤安全、防止海岸侵蚀,改善脆弱的莱州湾生态系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保护区生态类型多样,主要有浅水海域、滩涂、盐沼、柽柳湿地等天然湿地类型。区内生物种类繁多,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芦苇、翅碱蓬、荻、二色补血草和其他多种植物;有白天鹅、大雁、野鸭、野鸡等多种鸟类;有野兔、獾、狐狸、黄鼬、狸猫等野生动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富,有四角蛤蜊、彩虹明樱蛤、长竹蛏、泥螺等。

  为了更大力度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昌邑市还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开展潍河入海口互花米草治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每年秋天,昌邑北部浅海滩涂上大片的碱蓬草便染上了火红的秋色,浓烈的红色与碧海蓝天相接,绚丽斑斓,描绘出一幅绚烂的霞光盛景。

  当地通过不断加大沿海滩涂的保护力度,使得域内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大片的浅海滩涂湿地形成了河、海、草、鸟相依相存的独特生态系统。

  每年候鸟迁徙季节,昌邑市海滨都会迎来大批迁徙的反嘴鹬。成群的反嘴鹬,时而展翅飞翔,时而嬉戏觅食,在海天之间展现美丽身姿,引得大批观鸟爱好者涌入,一睹其戏水觅食的风采。

  用科技“净水”,让产业“循环”

  在下营镇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24个标准化养殖池塘整齐排列,气动进水阀与排水阀精准控制水流,车间末端2个过滤设备和生化反应池成了变废为宝的“魔法池”。

  该企业利用布置在水中的传感器,自动检测和记录水质指标。传感器实时将检测结果传输到云端服务器,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以图形化的方式将水质状态显示到系统平台,管理员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查看水质情况。超标尾水则由排水阀控制排出并收集起来二次处理,“污水”向“净水”的转换实现养殖水循环利用,节约用水量80%。

  目前,昌邑市共有海丰水产、邦普种业、海景洲生物科技等养殖企业11家,建成智能化养殖大棚450多个,养殖面积50万平方米,养殖种类涵盖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海参、梭子蟹等多个品类系列。建成国家级三疣梭子蟹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今年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4.2万吨,渔业总产值22.2亿元。

  为破解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滞后性”难题,昌邑市采用“无损伤缩微实验室在线监测”技术,实现直接在浮标上完成pH值、溶解氧、浊度、营养盐等关键指标的实时检测,既减少了人为误差,又能最大限度降低监测过程对海洋生态的干扰。

  “以前监测近岸海域水质,靠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不仅耗时久,还难以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现在有了这些‘海上环保卫士’,实时将数据传回分析预警风险,守护着近岸海域生态健康。”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昌邑分局水生态环境科刘乃磊介绍,该系统创新采用“4G+北斗”双信号传输模式,在极端天气下,也能保障数据稳定上传,实现监测“无死角、不断档”。

  目前,这批“海上环保卫士”已在昌邑重点入海河口服务3年,实时监测数据通过专属平台同步至生态环境部门,为河口污染溯源、海洋生态修复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推动昌邑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能力实现“从人工到智能、从间断到连续”的跨越式提升。

  如今,沿着昌邑海岸线行走,一派勃勃生机,天蓝海阔、人海和谐。“我们将坚守海洋生态红线,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海洋产业潜力,推动海洋发展提质升级。”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马坤堂表示。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