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一”为载体传承弘扬优秀生态文化|生态文化主题征文选登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张厚美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6-19    

  广元地处四川北部,是巴蜀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武则天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时代价值,以“五个一”为载体传承弘扬生态文化,推动实现传统优秀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出台一份规范法规。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加强地方文化研究阐释,以文培元、以文润德、以文化人。广元市委作出了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市人大颁布出台了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文件法规。创新蜀道古柏保护模式,推行“林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模式,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常态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强化干部离任交接。系统、完整、科学保护好翠云廊古柏群等珍贵古树名木,让古树名木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构建蜀道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挖掘蜀道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独特历史文化名片、文化地标,增强广元文化软实力,提升“剑门蜀道、女皇故里”品牌影响力。

  建设一批教育基地。建成广元蜀道翠云廊生态博物馆,成为中国第17家、四川第一家生态博物馆。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传承和弘扬蜀道文化,充分展示蜀道沿线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多样性,为公众提供深入了解蜀道文化和生态保护优质体验的窗口。投入专项资金,在市综合实验教育基地配套建成四川省首个生态环保体验馆。围绕环形视频、动植物造景、科普知识学习体验、游戏互动体验和生态展示五大区域,采取游戏互动、视频解说等方式直观、全面地向公众、青少年科普生态环保知识,在全社会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该馆曾获得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品质之星“二等奖”和“最受欢迎奖”,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环保科普基地。建立青川县生物多样性法治教育基地,设置了宣教中心、科普课堂、林业生态修复警示点和清江河增殖放流点4个宣传单元,凸显科学普及、警示教育、法治宣传、生态修复等功能。

  创新一批评奖项目。完善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广元市委、市政府与《中国作家》杂志社联合设置剑门关文学奖,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除设立特别奖外,按小说、纪实文学和散文、诗歌两大类分别评选等级奖。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为加快推动“两山”理念典范城市建设,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优秀文化传承,市委宣传部、市作家协会、《星星》诗刊杂志社、昭化区委、区人民政府联合设置“蜀道生态文学奖”,每两年一届,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反映独特蜀道文化和生态环境,关照人与自然,或反映蜀道保护、生态保护工作等小说、散文、非虚构、诗歌(含新诗、旧体诗、散文诗)、剧本作品体裁稿件。这些评选项目,不仅传承弘扬了生态文化,而且为生态文学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推动生态文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造一处示范点位。翠云廊是迄今保存最完好、世界最大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自古以来,蜀道沿线均有植柏护柏的传统,自明代开始就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广元百姓世代爱树、护路、植绿,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有着生态保护的优秀传承。市人大出台四川省首部蜀道保护地方性法规《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翠云廊被授予“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广元市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基地”“翠云廊古蜀道生态文明现场教学基地”“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打卡地。背诵《蜀道难》免门票近10万张。纪录片《翠云廊》《60年蜀道缘》在央视播出。翠云廊景区《点树交印》古制巡演,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培养一支宣讲队伍。知客,是在川北农村红白喜事聚会时主持全盘事务之人,由当地有一定民望、学识、修养、专业的人担任,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广元有登记在册知客1189人。统一组建“广元市农村知客宣讲队”,按照地域分布,组建多个基层理论宣讲小分队,精心打造“乡村知客说环保”宣讲品牌,以顺口溜、三句半等互动性、趣味性“沾泥土”“带露珠”的方言,深化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