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数字赋能构建监管新模式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蒋仁杰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9-26    

  为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拓展“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今年以来,长兴县依托数字平台,推动生态环境‘互联网+’能力有效提升,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科技监管水平,彻底转变“人海战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精准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数字赋能夯实监管之基。通过浙江省环保e企管、浙江省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等系统,集成生态环境各要素数据,形成长兴县生态环境数据底座,为生态环境数据可视化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已指导帮扶2239家企业完成领码,累计摸清全县553家排污单位情况,完成87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工作。”张鑫介绍。

  多措并举提高执法效能。以平台为抓手,结合企业实际、行业特征、区域共性,对各系统线上巡检掌握的各类环保监管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分析,通过挖掘异常数据深入查找线索问题。同时,利用无人机巡航、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辅助执法,建立以数据为驱动、实时智控的全域科学精准监管体系,强化数字赋能,加强非现场执法监管,执法少打扰。

  “今年以来,长兴县已开展线上巡检2000余家次,发现问题线索500余个,减少对守法企业正常生产干扰的同时极大提高执法精度和执法效能。”张鑫介绍。

  闭环管理严抓违法行为。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乡镇环保所属地责任、执法队监管责任,形成“问题发现-现场核查-督促整改-执法打击”的监管闭环。针对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环保业务不精、系统操作不熟等问题,长兴县依托网络培训、在线答疑、现场指导等方式,宣贯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讲解各系统平台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大力加强普法工作落地。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借助第三方技术人员力量等方式,对问题多困难大的企业实行“一企一议”,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扣好执法工作第一颗扣子。除此之外,长兴县在持续推进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等柔性监管制度的基础上,严厉打击突出环境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今年通过数字分析问题线索,共行政处罚31件,处罚款302.81万余元,行政移送案件1件,刑事移送案件2件,对7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张鑫介绍。

(责任编辑 姚妙条 校对 吴运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