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在上虞洁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一辆正在作业的柴油叉车未按要求进行编码登记。“这辆叉车是9月份刚抵押过来的,还没来得及去登记。”企业负责人对此解释道。
“根据《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法》,省内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管理制度。叉车过户后需第一时间按规定办理登记,否则不能使用……”执法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企业处以1000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
非道路移动机械类型多样,应用场景丰富,作业周期短且流动性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主要包括氮氧化物、颗粒物、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等。根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年)》数据统计,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为17.6万吨、42.7万吨、474.2万吨、23.1万吨;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接近于机动车。每台机械在生态环境部门登记后将获得唯一环保编码,也即环保“身份证”,用以标明其出厂时执行的环保标准。
然而,近段时间,绍兴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督查时发现,部分企业(作业单位)仍存在使用无环保“身份证”非道机械等情况。
在近日的一次执法检查中,嵊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发现,正在该企业工地上作业的一台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未报送编码登记信息。经进一步询问得知,企业负责人并不清楚相关规定要求,购置叉车时厂家也未告知相关信息。
“企业一方面知道非道机械需要办理登记的规定,另一方面又存在不重视、再等等的拖延心理,反映出环保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除了要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外,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不仅要向非道机械的使用单位宣传,也要向非道机械的销售企业宣传。”执法人员说。
目前,上述两家企业已按规定完成相关整改工作。
“通过非道机械编码登记,可摸清非道机械的底数和排放水平,是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基础和关键手段。”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企业(作业单位)应当积极、主动申报,共同提升全市非道机械环保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