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多部门协作模式强化监管

来源:中国环境调查网    作者:中国环境调查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1-08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南沿海,是河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岸自然景观及所在海区生态环境和资源,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沙丘、沙堤、潟湖、林带、海水、鸟类等。保护区陆域面积约占总面积三分之一,海域约占三分之二。

  记者近日随“燕赵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保护区采访时了解到,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探索多部门协作模式,与属地检察院、法院、海洋和渔业、海警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有效打击、遏制了涉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违法活动,保障了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蹚出了一条依法强化保护区监管的新路子。

  更新海事地图增设海域浮式界标

  “去年9月,北戴河新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杨某、孟某等人在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海域非法捕捞水产品。杨某等人辩称,因为海上没有明显的界限标识,他们并不知道进入了保护区范围。”北戴河新区检察院检察员何冠文向记者介绍说,经调查,当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四至点各有4个海域浮标,在新开口码头、大蒲河码头、滦河口码头设置告知牌13块。但由于保护区海域面积较大,海域浮标并不明显,一些违法人员利用这一漏洞,躲避监管进入保护区,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

  从源头上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北戴河新区检察院、保护区管理中心、海洋和渔业、海警等单位紧密合作,多次召开协商会议,达成共识,形成联动治理机制。

  “在多部门联动治理机制下,保护区管理中心投资100余万元,加密设置了保护区界碑,在海域核心区设置浮式界标及各类标识警示牌,在主要入口处及周边海域增设了更多告知牌,提醒过往船只避免进入保护区。”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富强向记者介绍说,更重要的是,在北戴河新区检察院协调下,海事部门更新和修改了海事地图,明确标出保护区的准确地理界限,便于海上活动者和执法部门识别和执行。此外,海洋和渔业部门在渔船管理系统加入了保护区的管理范围,一旦有渔船进入保护区范围,管理系统就能发现并识别相关渔船信息,与保护区管理中心共享信息、联动监管。

  何冠文介绍说,这一系列联动举措的落地实施,有效强化了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通过在海事地图上标识保护区的边界,首次实现了保护区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事后监督向源头防范转变,并且海事地图的更新,使执法部门在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进入保护区的主观故意方面更加客观准确,充分体现了法律与科技结合的现代治理思路。

  规范巡护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为加强海域保护区管理,保护区管理中心建立了常态化的巡护机制,发布了《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巡护规范》。”孙富强介绍说,近年来,保护区管理中心每年组织陆域巡查均在百余次以上,海域巡查均在五十次以上。在此基础上,保护区管理中心还会租用部分渔船开展海上巡护,清理违法养殖设施和违法网具、渔具。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保护区管理中心与属地政府、海洋和渔业、海警等执法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开展“净网”“碧海”等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海上违法捕捞、违规进入自然保护区等违法行为,维护了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和秩序。

  2021年,保护区管理中心取得罚没许可资格后,先后购置了巡护艇、无人机、摄像机、照相机、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强化了执法培训,提高执法的效率和力度,加大对保护区范围内违法违规活动打击力度。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61起,其中57起已结案,4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此外,保护区管理中心还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和防控体系,组建半专业化防火队伍,负责日常巡查和野外值守,与周边地区和单位建立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

  图为保护区管理中心开展海上巡护

  加强与公检法联系依法强化监管

  “2021年,保护区管理中心针对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涉刑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诉前磋商等手段,使相关责任人不仅认罪认罚,还承担了6万元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孙富强向记者介绍说,这一案件为保护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创了先例,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有力震慑作用。

  “2021年以来,北戴河新区检察院立案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86件、支持起诉2件,收缴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金664万元。立案涉海行政公益诉讼9件,办理反向衔接案件21件,监督立案7件,追捕追诉非法捕捞犯罪嫌疑人14人。”何冠文介绍说,通过开展公益诉讼,不仅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修复,还提高了社会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度和支持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检察保障。

  今年10月10日,北戴河新区检察院联合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水产品研究院,在保护区海域开展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 北戴河新区检察院供图

  以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为契机,秦皇岛市检察机关将保护区管理中心确定为检察公益诉讼观察员单位。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保护区内设立河北省首个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基地——秦皇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司法保护基地。北戴河新区检察院与保护区管理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公益检察协作办公室,双方共同签署联席会议机制。此外,昌黎县公安局在保护区内设置了警务协作办公室。通过与公检法等单位的联系,保护区管理中心依法加强了对保护区的监管和保护。

  “今年,针对保护区存在的难点问题,我们组织召开了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海域生态保护适用法律座谈会;就刑法中‘破坏自然保护地罪’适用情形等问题组织军地协作调研会。” 孙富强介绍说,这些工作为进一步依法推进保护区的监管和保护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