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澄清不实举报,海门引导公众理性监督

来源:中国环境调查网    作者: 高今朝 黄凯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01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严格遵循信访办理法治化要求,成功化解一起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实举报,既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以规范处置流程示范引导公众依法理性行使监督权利,生动地诠释了“依法履职护企权、公正执法促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

  接诉即办,重视群众监督

image.png

  2025年7月15日,海门生态环境局收到上级交办信访件,群众反映“海门区四甲镇某玻璃工艺品厂工业废水未处理排放,严重污染周边环境”。作为信访办理法治化试点区域,海门生态环境局立即启动规范处置流程。第一时间调取该企业近三年信访记录,确认无历史投诉后,仍按照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信访办理的实施意见》规定,于受理当日交办属地分局现场核查。这种“零前科仍严标准”的处置方式,既体现了对群众监督的重视,更彰显了对企业权益的审慎态度,为后续依法处置奠定基础。

  精准核查,还原事实真相

image.png

  为确保核查结果的客观性与权威性,海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严格遵循办理法治化的全流程规范,实施“多维验证”核查机制。

  生产流程溯源。对企业混合—熔制—成型—退火的全工艺链条进行梳理,确认核心设备为工业电炉,无废水产生工段。

  周边环境勘查。采用无人机航拍与地面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厂区周边200米范围的沟渠、土壤进行排查,未发现任何排水痕迹及污染迹象。

  矛盾根源追溯。执法人员依法分别询问举报人与企业负责人,结合企业负责人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查明,双方因产品试样费用1.4万余元产生经济纠纷,举报人心生不满,已多次向不同部门举报施压。

  公开澄清,护航企业发展

image.png

  在确认举报内容不实后,海门生态环境局依据“维护秩序法治化”要求,实施“定向澄清+制度完善”方案。

  定向澄清。回访举报人,告知企业不存在其反映的环境问题,建议其经济纠纷可通过其他法律途径解决。同时,立即向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报送信访问题调处报告,详细说明核查过程与结论,助力企业提供澄清依据。

  机制优化。针对此次举报背后的经济纠纷,海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和四甲镇环保办、生态环境志愿者主动协作,积极对接举报人和企业负责人,建议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并将相关情况反馈至属地司法所,推动建立“环保信访+司法调解”联动机制。

  法治宣传。在查办过程中,执法人员向企业、群众解读了生态环境信访举报奖励机制中“应奖尽奖”的正向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员工及周边群众对真实环境问题进行监督,营造“有奖举报、理性举报”的良好氛围。

  此次不实举报处置案例,是海门生态环境局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的生动实践。从快速响应的“接诉即办”,到科学严谨的“精准核查”,再到规范透明的“澄清机制”,全过程体现了“权责明、依法办、群众满意”的试点目标。

  这种将信访办理与企业权益保护相结合的做法,既落实了推进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法治化的要求,也探索出一条“法治护航生态、服务优化营商”的新路径。通过依法澄清不实举报、明确恶意举报边界,不仅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净化了信访环境,让真正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