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防控疫情,北京禁止堂食的政策自4月30日起一直延续至今,餐饮行业纷纷响应号召,向顾客提供外卖和自提服务。连很多从不上线外卖平台的商家,也终于坐不住开始下场厮杀,以减轻疫情带来的营业额减少等影响。
为了创造更好的用餐体验,让顾客享受到与堂食无限接近的食物品质,不少商家使出十八般武艺,可谓极尽所能。其中让记者最为印象深刻的,是直接送来盘子、碗、砂锅、精美日料便当盒,甚至香槟杯的商家。


某意大利餐厅送来的沙拉,以及积攒下来的盘子。宋杨摄

某粤菜餐厅送来的煲仔饭。宋杨摄

某日料店外卖。图片源自店铺宣传图
记者询问了身边人,也浏览了一些网友评论,对于这种精美包装,各种评价都有。比如,有人表示赞许,认为这是对食物的尊重,美丽的容器也是美食的一部分。有人欣喜,认为疫情期间还能吃到跟堂食一样的水准,很幸福。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又送盘子又送锅,成本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还有人说,感觉很浪费,这算不算过度包装。

说到底,大家关注的无非是这些器皿的最终去向。如果它们能有一个好归宿,是不是就不算浪费,是不是就能皆大欢喜。
其实,随着绿色消费风尚的形成,以及杜绝餐饮浪费等政策的实施,很多商家都有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意识。随餐食送来的各类器皿,大多都是合理适度而且确有必要的,目的是为了衬托食物本身,这与此前备受诟病的豪华月饼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商家也早已为这些送出去的餐具,搭建好了回收的通道。比如,攒够10个盘子可以兑换菜品,而且是商家上门取走。还有的可以兑换代金券,或者享受下次用餐九折优惠。


古人有专门盛放食物酒菜的食盒;韩剧中经常出现的放中式美食“炸酱面”的外卖箱,甚至成为韩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电商平台买低温酸奶,若碰到顾客不在家,配送员会先将保鲜箱一并留下,待下次送货时再顺路取走回收。类似经验做法,都很值得参考借鉴。由此可见,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商家做好后续的回收再利用,那么精美的餐具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锦上添花。
商家有诚意,消费者也可以有很多选择。觉得占地方就让商家回收换回美味餐食,若是喜欢这些小碟子小碗,留下自用也不错。比如,把上面那个砂锅留下后,我家已经开始琢磨自己做煲仔饭了。
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心态,便不会有那么多的浪费出现。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