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丰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邹祖铭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25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佐龙乡龙潭村吴村新村内,在一块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幢幢三层楼高的房屋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来来往往的建筑工人正在抢抓工期完成最后的施工建设。

  再过几个月,40户的新村民们便能入住新房了。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村民们最感谢的还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提高政治站位: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

  2021年,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西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月28日,永丰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作为典型案例被通报。

  通报指出,园区内企业落后产能长期违法生产,危险废物违规处置,重金属超标排放。早在2018年江西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时,群众就多次举报园区内江西龙天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天勇公司)长期非法排污、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但永丰县不认真对待、整改不彻底,吉安市对上报材料审核把关不严,整改工作流于形式。

  整改刻不容缓。如何做好督察整改的“后半篇文章”,确保整改到位、改出实效,对永丰县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在典型案例公布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吉安市青原区委副书记、区长邹卫梅出任永丰县委书记。谈起两年来的整改工作,邹卫梅深有感触。

  “两年来,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尽最大力气推进,确保整治效果最佳化。”邹卫梅介绍,整改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永丰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16人组建两个整改专班,在县级层面率先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细则》,建立领导干部“包调查、包处理、包解决”和“三个一”交办信访件办理工作制度。据统计,为推进整改相关工作,永丰县先后召开相关会议80多场(次),开展现场督察26场(次),通过举一反三全覆盖摸底排查、系统梳理重点问题74个,全面做到到点交账、真改实改。

  “整改工作不仅仅是问题的销号,更重要的是改思想、转观念、强理念,以此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凝心铸魂。”邹卫梅向记者介绍道,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永丰县在每年的县环保警示日期间组织开展现场看变化、视频显成效、专家作宣讲等活动。同时,建立项目引进环评预审和“一票否决”机制,谋划“十四五”补短板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坚决摒弃粗放的发展方式,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

  解决发展问题:循环经济产业园从“有名无实”到“名副其实”

  邹卫梅口中的“改思想、转观念、强理念”,在影响着永丰县各级各部门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永丰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每家企业。

  龙天勇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陈知勇告诉记者,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的一周内,公司就拆除了技术落后的11台燃煤反射炉。后来,又完成雨污分流改造,企业内铺设管道超过9.4公里,并建设雨水重金属在线监测设施,配套自动回流闸。

  经过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多次监测,目前,龙天勇公司雨污水重金属排放浓度均在合理限制范围内,污水排放也全部按要求收置处理。

  对于企业来说,整改不是最终归宿,整改后的高质量发展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陈知勇坦言:“以前我们依靠落后的生产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污染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局限性。”

  为了让企业驶上发展“快车道”,龙天勇公司启动技术改造,全面淘汰火法冶炼工序,建成国家有关部门鼓励类综合资源处置生产线三条,建设白银、锡和贵金属清洁生产项目,筹划锂电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改危险废物提炼为原料提纯。

  陈知勇表示,“焕然一新”的龙天勇公司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实现翻番,由原来的50亿元提升至120亿元。

  在企业查看项目生产线过程中,记者发现,每条生产线上新购买的设备都规范有序地摆放着,每个车间的作业区和道路面都严格地进行了区分,从生产车间走出来还能够在不经意处发现,厂区内的一角有着花园般的休憩区域。

  数据显示,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仅龙天勇公司重金属排放总量就由349.22kg/年下降至4.02kg/年;能耗由1.49万吨标煤/年,下降至0.29万吨标煤/年;危废经营处置量由3.8万吨/年下降至1000吨/年。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解决的不仅仅是企业整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典型案例的曝光,倒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华程表示。

  为民排忧解难: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

  永丰典型案例指出,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雨水排口超标严重,水和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生活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的村民多次向督察组反映自身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更有村民表示自家喝水和种菜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典型案例曝光后,永丰县委、县政府在紧盯企业积极整改的同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经过专家实地察看、现场研究和论证,永丰县决定对深受企业污染困扰多年的吴村实施整村搬迁工程。“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涉及把吴村搬迁到别的村子里去。但是为了他们能过上放心舒心的日子,再硬的骨头我们也要啃下来。”邹卫梅介绍道,永丰县投入了4497万元,对吴村进行整村搬迁,实行耕地林地房屋一体征收,搬迁后,40户村民将会开启新生活。

  针对受污染的土地,永丰县投入1000余万元,采取生物治理技术,轮种油葵和油菜,借助其吸附土壤重金属的特质,对受污染耕地进行修复。

  据介绍,永丰县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受污染土地开展巡查、监测,同时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受污染耕地废弃物焚烧处置协议,确保受污染土地修复及时到位。

  据悉,受污染的土地将在生态损害修复治理完成后达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效果评价技术规范》《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估准则》等修复目标要求。

  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永丰县也逐渐认识到发展不能丢掉生态环境、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永丰县县长柯柏云说:“我们将全面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高质量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解决发展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让群众满意成为我们最大的追求、最高的目标。”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