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万工程”中汲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杜焱强 周俊秀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7-07    

  浙江从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下称“千万工程”)工程以来,20年间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百姓,走出了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的“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全国其他地方要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难点,可从浙江“千万工程”汲取相关经验。

  一是因地制宜,明确不同农村地区环境整治的要求。坚持实际问题导向,整治规划一定要通过实地调查勘验,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地理条件和农民利益诉求等问题入手,由易到难制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规划。注重环境治理力度、建设推进程度、财政承受度相互协调,在环境承受范围内合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建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等不同的整治标准,梯次推进。依照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原则,结合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财政承受能力和自然禀赋条件等探索“千村千面”,不搞形象工程。

  二是培育乡村产业经济,为整治人居环境提供持续保障。特色产业“引路”是实现农村“持久美”“内在美”的关键。在村集体经济已有基础及其潜力评估的情况下,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方面,充分利用乡村特色种养、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历史古迹等特色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旅和生态农业等现代乡村产业,合理且充分地将“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另一方面,从政府财政支持、村集体盘活资产和金融倾斜等方面整合资金保障。除了政府财政保障外,需要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和产权改革制度的运行,唤醒村集体沉睡的经营性资产。

  三是激发群策群力,把农民收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等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接受度高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对积极参与者给予实质性奖赏和公开示范双重支持。同时,建立乡村发展人才信息库,主动对接帮扶环境整治带头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等新型主体,使其广泛参与到农村产业发展及环境整治进程中,并将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使得农村环境治理可落地、可持续。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