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为何风景独好?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钱慧慧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3-18    

  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码头坐船,向东行驶29海里,一座海岛映入眼帘。春暖花开,万物峥嵘,阳光下的大陈岛熠熠生辉,正吸引着一拨拨游客的到来。

  大陈岛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首批省级林业碳汇先行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渔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

  荣誉的背后,是椒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举措破解海洋治污难题,不断深化拓展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努力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海湾。如今,这颗“东海明珠”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源头治理+数字赋能,破解海洋治污难题

  漫步位于下大陈岛西端的梅花湾,天朗气清、水碧岸绿……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铺展开来。然而,过去的梅花湾污水直排大海,海域漂浮着垃圾。

  为推进大陈岛海洋垃圾综合治理,椒江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污。在源头治理方面,深化污水“零直排”建设,对集镇区域内28家公建单位、40家六小行业、579户居民家庭户进行污水管网改造,对下大陈区域内公建地块、沿海环岛道路、大陈镇中心小学等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新建管网5万平方米、改造管网40万平方米,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椒江还对大陈镇原有300T/D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扩容提标改造,同步完成污水处理站提标,出水水质达到准地表水Ⅳ类水质限值。

  除了污水外,船舶污染、海洋塑料污染也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2019年,椒江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在中心渔港、大陈渔港铺设智能硬件,可分类回收含油污染物、废铅酸电池这两类海域污染物,打通产废、收集、运转、处置、监管等环节,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流程闭环治理。

  之后,椒江将“海洋云仓”与数字化平台“渔省心”相结合,做到海洋污染物存积、处置情况一目了然,并建立“三色码”生态保护信用评价机制,对每艘船进行智慧管理。

  在船舶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的基础上,椒江进一步将海洋污染物的整治范围扩大,聚焦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处理,探索“蓝色循环”模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依托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起海洋塑料垃圾“国际化认证增值—市场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资源利用”的流程体系,垃圾由“海漂”进入“小蓝之家”海洋垃圾收集点,又被加工成塑料颗粒,最后变成再生产品,形成可循环价值链。

  “‘蓝色循环’项目实现了治理的全流程。”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党组成员洪燕表示,海洋废弃物“收集—运输—储存—处置—再生制造”环环相扣,通过整体施策形成了正向循环,给了海洋塑料污染精准而持久的治理。

  保护优先+生态修复,打造生态美丽海岛

  大陈岛拥有造型雄奇的甲午岩,渔业资源丰富,但因为台州海洋灾害频繁,岸线破损严重。“我们在进行生态修复的时候,着力探索既保持景观的原生态又展现海岛的文化底蕴。”洪燕介绍说,当地依托海岛优势,遵循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线,推进海岸线、岛礁整治修复,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岛优美生态环境。

  重量级工程接踵而至:大陈岛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4亿元,获“蓝色海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2亿元,在岛上实施并完成13个重点项目;对906米砂质岸线进行修复,对长约2500米的乌沙头侵蚀岸线进行防护加固;建设两条滨海生态廊道3000米,改造岸线并建设栈道467米;实施无居民海岛复绿83.67公顷.....

  碧波向海焕新生。“一系列工程接续推进,不仅有利于恢复岛上自然岸线、改善近岸水质、增强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填补了大陈岛上没有休闲沙滩的空白,推动大陈岛休闲旅游业发展。”洪燕说。

  沿着大陈环岛公路,目之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放眼大陈全域,森林面积达9970亩,森林蓄积量905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这得益于椒江以海岛森林资源保护为主体,强化植被修复,实施珍贵彩色森林、森林植被修复建设3931亩,打造多彩大陈、森林氧吧,人均绿地面积超过25平方米。

  打造生态美丽海岛,不止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强化植被修复,椒江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鸡笼头是大黄鱼的主产地,曾因过度捕捞,导致野生黄鱼资源濒临枯竭。近年来,椒江致力于渔业资源恢复,持续建设大陈岛海洋牧场示范区,投资3000万元左右建成人工鱼礁礁体数量426个(只、组),鱼礁规模10.5万立方米。此外,选择大黄鱼、黑鲷以及墨鱼等鱼种,增殖放流2.59亿颗(只、尾),修复海洋渔业资源。

  “零碳”供能+共治共享,拓宽海岛富民之路

  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推进海陆交通全电化,建成全电水产养殖场……大陈岛正逐渐成为生态优先、智慧支撑、协同发展、同富共赢的海岛碳中和示范区。

  作为台州入选浙江首批低(零)碳试点的乡镇之一,近年来,大陈岛以“绿氢”为发力方向,深入推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岛共有34台风力发电机,打造以风电为主的生产模式,年发电量达60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何将海岛的碳汇资源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益?椒江正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3年10月27日,浙江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在椒江区完成竞拍确认。

  “为做好海洋蓝碳相关实践工作,前期我们对大陈海域和陆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通过模型推导、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和论证大陈岛海洋蓝碳的储量和价值。”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展明告诉记者,本次碳资产交易涉及2016年-2023年大陈镇贻贝养殖产生的碳汇量,由“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进行碳汇量核算,该平台是大陈镇政府在“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岛建设工程”中一揽子项目中的重点核心项目。

  据悉,此次拍卖的“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由大陈镇全体贻贝养殖户创造,这次拍卖所获得的十多万元也将由台州市椒江大陈岛惠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大陈岛共富基金的载体,回馈到每个养殖户手中。

  此外,椒江农商银行出台“蓝碳贷”“蓝碳存”“蓝碳积分”等金融服务,建立蓝碳积分普惠体系。“我们将对碳汇贡献者和碳交易的企业贷款进行增信,足额满足企业经营需求,最高可达5000万元,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结合海洋蓝碳应用情况,给予最高同等利率5折的优惠,最低至LPR贷款利率。”椒江农商银行董事长陈兆星表示,同时也为参加大陈岛碳贡献的民众设计“蓝碳积分”账户,享受“双碳”成果。

  迈步新征程,椒江将锚定“现代化海岛建设示范区”目标,继续弘扬垦荒精神,以获得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称号和浙江省改革突破铜奖为契机,以水为墨勾勒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低碳生态新图,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书写美丽海湾治理新篇章。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