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各地都在积极编制美丽建设规划。目前,各地省级层面美丽建设规划纲要已陆续发布,市、县级美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如火如荼。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少地方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创新工作模式,融合多领域科技进步成果,为科学编制地方美丽建设规划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案例。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编制美丽建设规划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走形式”。“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在实施、“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动编制,还有一系列配套生态规划等,有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深刻研究并吃透美丽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认为几套规划之间思路、内容和项目大差不差,没必要再大动干戈,仅作为单纯的工作任务来安排部署,美丽规划内容编一编、方案墙上挂一挂、工程项目清单理一理就可以了,美丽规划的统领性、前瞻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大杂烩”。编制过程中,有些地方和部门认为美丽建设规划是多个行业、领域规划方案的集合,跨行业、跨领域的要求高,因此想走捷径,通过“剪刀加糨糊”的方式编规划。没有把握时代和区域特征,有集合汇总没有加工拓展,有形式的糅合没有内容的融合,更没有思维的深度耦合,加之大多数部门提供的材料都是“存货”,导致美丽建设规划内容陈旧、雷同,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没有体现地方特色,也难以有效指导实践。
“高大上”。美丽建设规划层次高、立意远,是“新事物”“新载体”,一些地方认为需要另起炉灶搞一套,脱离现有成熟路线,立足标新立异,无法有效调动、形成多部门合力。未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导致规划成果与群众期望存在偏差,强调亮点特色,忽视可操作性,可能导致部分规划内容无法落地,最后成为纸上谈兵。
地方美丽建设规划是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编制的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涵盖工农林水、医教文旅等多行业的综合性“大规划”。遇到困难挫折、出现误区误差都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清醒认识和正视问题所在,有效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全力推动高标准高质量编制美丽地方建设规划。
思想要坚定。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要清醒认识到,编制美丽建设规划是一个全方位参与宏观决策的机遇,要深刻把握美丽规划对推动下一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大意义。同时,要坚定不移依靠党委政府,推动各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可以采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专题讲授美丽中国建设相关内容、连续举办全市各层级美丽建设培训班等方式,讲清楚美丽中国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建、怎样建设等内容,为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局面。
思维要开阔。美丽建设规划是含金量极高的大规划,要有与之匹配的大视野、大格局,要跳出生态环境保护来说美丽、说建设,站在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来谋划和编制。比如,四川省乐山市围绕美丽建设成效呈现,通过深入与相关部门、专家沟通,立足“现代化”“生态化”,提出了建设美丽交通、美丽景区等十大美丽工程,既涵盖了重点部门主干业务,让相关部门有参与感,又充分体现了不同行业的“美丽”特点,极大地充实、丰富了“美丽”含量。
方法要创新。美丽建设规划特别“新”,要编好得有新办法、新举措。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借智借力,创新方式方法,有效破解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针对部门提供材料陈旧的问题,可编制路径清晰、要求明确的材料提供清单,到发展改革等重点部门上门座谈听取意见建议,重点指标和项目要“一对一”研究,能够引导相关部门深入思考到底怎么建设、怎么推进。
亮点要有效。增强相关部门主动参与美丽地方规划编制的动力,关键是让他们尝到“甜头”。边编规划边造亮点是不错的法子,通过亮点成效展示美丽中国建设强大动力,拉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规划编制的全过程,汇总各方智慧,合力编制高质量的规划。比如文旅产品生态化、生态产品文旅化,把美丽细胞打造成“网红”打卡点、升级为文旅项目,生态产品价值得到全面释放,能够带动地方和部门在美丽细胞项目如何建设方面想办法、出点子,从而解决美丽建设项目不大、工程不多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