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安徽绩溪这么做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周明助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17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安徽省绩溪县通过“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方式,推动经济开发区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24年绩溪县经开区经营性收入达110亿元,增长18%。园区内的安徽立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宁清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安徽富凯特材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领跑者。绩溪县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是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产业布局相融合。根据《安徽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办法(暂行)》,实施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明确各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要求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指导经开区转变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城融合,编制落实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管控。

  目前,绩溪经开区规划面积14.26平方公里,建成区6平方公里,已逐步形成以高端金属新材料(含机械制造)、食品医卫以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2+N”体系。现有入园企业35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战略新兴企业15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

  二是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各类产业集群开发相融合。绩溪县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作为项目招引的重要依据,园区内禁止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及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各类项目。

  在项目招引阶段,通过相关平台查询项目涉及的管控单元,了解项目选址有关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范、资源开发效率要求,为重大项目选址做好提前预判,科学指导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在园区产业布局方面,紧紧围绕装备制造、电工电气、食品药业、电子商务四大主导产业,精心引导项目聚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向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促使其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趋向集中、关联、互为配套,大力促进产业聚集,壮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合理引导产业关联度强、企业聚集度高、基础条件好、技术领域相近的企业向区域化、集群化发展,逐步实现了由项目聚集向产业聚集的转变。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结合绩溪生态优势,在园区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2家,加工产值达7.8亿元,被认定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已成为集聚绿色产业的“新高地”。

  三是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资源开发利用相融合。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园区开发、产业布局和调整提供技术支撑,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对同一地块内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业等用途混合布置,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在环评编制阶段,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相符性分析,将园区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环境风险。

  在此基础上,充分将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通过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促使区域及周边的土地升值,并为产业引入和人口流入提供良好的生态基底,带来政府税收的增加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构建生态型产业链,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最终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三者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