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高温执法保障经验有一套|执法人不服“暑”

来源:中国环境调查网    作者: 沈宝顺 石斌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04    

  连日来,福建省厦门市持续高温。日间最高气温突破38℃,地表温度超过50℃。面对“烤”验,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未曾停歇。他们守在屏幕前监测数据波动;操控无人机巡查排污口;趁着夜色排查污染点。在酷暑期间通过高温坚守、错峰执法、科技赋能,积累了一套在高温下执法监管保障机制经验。

图片.png

  执法人员在高温下规范采集恶臭样品。王漳武供图

  “为规范做好间歇排放源的臭气采样工作,需要在排放时段内等时间间隔采样,以覆盖排放周期,我们必须在高温天气下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执法人员沈宝顺介绍,养猪场的废水废气偷排多发生在夜间,高温天里异味扩散更快,也必须在夜间取样检测。

  7月15日晚8点,执法人员来到新圩镇某规模化养猪场,沿着排污管网逐一排查,重点检查废水收集池是否有渗漏、废气处理设施是否24小时运行。手电筒的光束在夜色中穿梭,照亮了排污管道和贮存池。“您看,这个阀门接口有点松动,高温天废水易蒸发渗漏,得赶紧检修。”执法人员石斌向养殖场负责人指出问题,并现场指导整改。

  执法人员开展夜间取样检测。王漳武供图

  养殖场负责人叶先生说:“以前总觉得夜间没人查,偶尔会偷懒少开一次处理设备。现在知道执法队白天要防暑、夜间也要取样检测 ,我们反而更自觉了,设施运行记录比以前规范多了。”

  “叮咚——辖区某化工企业废水排放口COD浓度出现异常波动。”7月16日下午,翔安生态环境局监控中心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发出预警提示。执法人员沈宝顺立即调取该企业近24小时的实时数据曲线,发现浓度从凌晨开始缓慢上升,随即拨通企业环保负责人的电话。“你们的废水处理设施可能因高温天气效率下降,建议立即检查曝气系统和药剂投放量,开展自查整改,避免超标排放。”接到提醒后,企业迅速排查,发现是高温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及时调整了处理参数,2小时后数据恢复正常。

  执法人员紧盯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施非现场监管。王漳武供图

  “起飞,注意观察企业屋顶废气排放口和厂区西侧河道排污口。”7月18日上午10点,在翔安区火炬工业园区边缘的阴凉处,执法人员林立操控着无人机升空,屏幕上实时传回企业厂区的高清画面。此时地表温度已达52℃,而无人机正顶着烈日完成全方位巡查。

  执法人员开展无人机巡查工作。沈宝顺供图

  人工爬厂房屋顶、涉河排查不仅效率低,高温天气下,还存在中暑风险。为此,翔安生态环境局启用“无人机巡查+智能分析”模式,为执法人员配上空中助手。该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和高清摄像头,可精准识别废气无组织排放、污水暗管偷排等问题,单次巡查覆盖半径达3公里,1小时即可完成传统方式半天的工作量。

  “以前高温天爬屋顶检查,一趟下来头晕眼花。现在无人机代劳,我们在阴凉处就能把问题看清楚。”执法人员林立说,科技手段不仅让执法更高效,也让高温下的监管更安全。

  执法人员开展无人机巡查工作。沈宝顺供图

  企业环保设施高温天气下易受温度影响出现故障,非现场监管成为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以前总担心高温天设备出问题被处罚,现在监管系统像智能管家,一有异常就提醒我们,既保住了合规记录,又节省了整改成本。”某化工企业环保负责人许先生说。

  “入夏以来,已开展夜间检查18次,查处废水偷排隐患3起,推动6家养殖场升级废气处理设施。”沈宝顺介绍,从烈日下的车间检查到月光下的取样检测,从无人机的高空巡查到屏幕前的数据分析,翔安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用汗水与智慧积累了战高温斗酷暑的工作经验。“高温考验初心,坚守彰显担当。”翔安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高温执法保障机制,配齐防暑装备、扩大科技应用、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让执法人员安全履职,持续为企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