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逐渐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贾冯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0-08    

  每天的固定时间,我都会拎着垃圾来到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房前进行分类投放。在垃圾分类房前,我发现陆陆续续也有其他居民投放生活垃圾,输入号码、选择类别、投放垃圾……整个流程,大家都轻车熟路,一旁的督导员只需偶尔提醒。这就是我们江苏南通正在推行的垃圾分类“三定一督”模式。

  近年来,小区内传统零散的垃圾桶换成了崭新的智能垃圾分类房,垃圾分类也逐渐融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居民只需每天上午7时至9时或晚上6时至8时两个固定时间段前往投放点,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进行分类投放,就能获得积分,积分在专门的小程序上还可以换购垃圾袋、洗衣皂、抽纸等生活用品,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也曾多次走进南通市内的部分街道社区、企业单位,通过理论宣讲、知识问答、问卷调查、趣味游戏等方式对企业员工、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实地调研了解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如何装、如何运、如何收的处理过程,并张贴垃圾分类海报和标识,以颜色、标签、成分等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引导大家持之以恒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掌握垃圾分类窍门,提升分类准确率,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为习惯。

  我认为,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市民,还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都有义务、有能力去承担这份责任。一是可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如减少塑料制品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用餐期间拒绝铺张浪费,践行“光盘行动”等;二是积极响应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政策,逐渐培养将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将不同的垃圾分门别类丢弃在不同的垃圾箱,提高垃圾处理回收效率;三是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将准备丢弃的易拉罐、矿泉水瓶、废旧纸盒等用手工DIY的形式变成有趣的工艺品或实用的生活用品,提升废物价值的同时,传播绿色环保理念。

  通过亲身实践,我认识到,垃圾分类既是觉悟也是义务,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身实践,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细流以成江海。

(责任编辑 姚妙条 校对 吴运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