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要求,“宜荆荆恩”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首次联席会议日前在宜昌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联席会议制度》《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实施方案》《宜荆荆恩城市群大气污染联保共治实施方案》,宜昌、荆门、荆州、恩施四地生态环境局共同签署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合作协议书》。
《协议书》明确了8项合作内容。其中,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主要包括制定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城市群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标准,加强区域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研究和大气污染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在流域治理方面,主要包括协同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流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开展跨界断面总磷变化趋势研究,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土壤治理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区域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运输处置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技术交流。在生态修复方面,加强区域项目整体谋划,合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示范工程。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探索跨界自然保护地交叉监管。
同时,在信息共享、监管执法、示范共创、协作机制等方面,四地也将积极展开合作。如,建立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开展交叉执法及专项帮扶行动,共同打击跨区域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共同开展美丽河湖、“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无废城市群”建设等。
据介绍,“宜荆荆恩”城市群对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地将树牢“一盘棋”意识,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的思想认识,聚焦重点,加快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工作,科学谋划,健全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