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竹资源最富集地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日前,宜宾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达500亿元,实现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跨越,全面建设“中华竹都·最美竹海”即竹林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
立足竹资源优势
打造中国最大的竹产品交易市场
宜宾竹资源优势明显,竹林面积约占全省竹林面积的五分之一,有竹类39属485种(其中原生竹类13属58种)。
《意见》指出,宜宾将立足竹资源优势,构建“竹浆纸一体化、竹纤维与纺织集群化、笋竹产品高端化、竹生态竹文化旅游特色化”的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达500亿元,实现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跨越,全面建设“中华竹都·最美竹海”,即竹林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建设中国种类最齐全的竹子种质基因库、中国最大的四季笋生产基地;建成竹产业精深加工园区5个,打造中国最大的竹纤维纺织集聚区、中国最大的四季竹笋加工基地;完成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建成中华大熊猫苑;建设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打造中国最大的竹产品交易市场。
同时,《意见》指出,要构建现代竹产业创新体系,按照“优一产、强二产、拓三产”的思路,构建现代竹产业生产、技术、经营服务体系;要提升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聚力推进竹产业创新能力建设;要促进竹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家庭林场、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规模经营,组建专业化培育经营采伐技术队伍,加快竹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要强化竹产业政策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管理服务,推进品牌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推进竹产业政策落地落实。
2021年底,全市竹林面积达356.02万亩
涉竹产业产值达308.36亿元
近年来,宜宾立足竹资源优势,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底,全市竹林面积达356.02万亩,涉竹产业产值达308.36亿元,带动竹农人均从竹产业中获得收入超2100元,成功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3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4个。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宜宾市启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实现了全市竹产业在资源保护、集群培育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快速发展。
在培育保护竹林资源方面,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美丽城镇竹林景观打造等“五大行动”,建成以宜长旅游公路为主干,辐射延伸宜南路、竹海连接线等多条支线的百里翠竹长廊296.4公里,新培育现代竹林基地126.79万亩。结合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在江河两岸打造独具特色的水岸翠竹长廊,完成断带补植42.5公里。
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结合竹业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五个现代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分区建设,发展竹浆纸等精深加工产业,引导宜宾纸业等13户企业退城、退村入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投资过亿的万华板业等龙头企业64家,2020年竹精深加工产值实现73.45亿元。
在推进竹业科技创新方面,与国际竹藤组织、浙江农林大学等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新组建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竹学院。引进6名国内竹产业界高端人才,组建5个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团队,编制储备科研项目33项。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