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国内唯一一家在园区内形成全产业链循环、资源量超560万吨的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感受再生资源产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的蓬勃生机和梧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梧州市委、市政府立足梧州作为广西东大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紧紧把握环保产业发展机遇,找准高质量发展着力点和突破口,将再生资源产业打造成梧州六大重点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政策,近年来,积极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处置能力,一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纷纷建成投产,形成了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化,将危险废物变废为宝,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封雷告诉记者。
在梧州市科丽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丽能),公司安环部经理黄金泽介绍:“我手上拿的这瓶黑乎乎的东西就是我们平时从车船上换下来的废机油、废矿物油,经过加工变成各种标号的润滑油基础油和燃料油,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
“我们公司属于生态环境治理企业,每年可综合利用10万吨废矿物油及10万吨煤焦油,目前满负荷运行,产品销路不愁。2021年业务收入1.9亿元,上缴税额1400多万,预计今年产值5亿,缴税3500多万。”科丽能总经理张良瑜介绍,公司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还主动担负起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处理环境应急事宜,运营梧州市环境应急物资库,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全天候待命,完成了“3.21藤县航空器事故环境应急处置”、“6.23高速油罐车侧翻事故”“粤桂两省(区)西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等6项应急任务。
在梧州金升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正开足马力生产,巨型行车在一排排整齐的电解槽上方往返穿梭。董事长王春雨说:“我们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再生铜项目,是目前华南最大的再生铜加工项目。作为自治区首批工业龙头企业,公司全力抓生产,积极采取措施克服疫情和固废进口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在政府部门的帮扶、协调下,多渠道拓展原料来源,立足技术创新,2021年完成产值119亿元,创历史新高。”
那么,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再生资源产业相关企业是如何监管的呢?
“我们采取服务与监管并重,一方面积极破解跨省点对点危险废物转移利用处置难点,从2020年起,通过粤桂合作协议等方式促成危险废物原料从广东地区转入梧州市,有效解决了梧州市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原料不足以及广东地区危险废物处置去向不畅的问题,有效推动粤桂两地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方面结合梧州市工业企业的行业特点,不断强化固废污染防治责任和执法,建立信息通报以及联席会议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废铅酸蓄电池等涉固废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市环境安全。”梧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大气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大队长严扬驹介绍。
环境问题作为社会热点,梧州市人大代表也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履职尽责。
梧州市龙圩区人大代表陈明坚告诉记者:“我多次到金升铜业调研,他们的熔炼系统和电解系统都采用了成熟、先进的工艺和装备,并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锅炉燃料,各工序产生的颗粒物使用袋式除尘工艺,有害气体经药剂充分吸收,生产尾气均稳定达标排放。希望党委政府对工业企业加大环保监督管理,培育更多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也将认真依法履职,持续关注生态环境,传递人民心声,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介绍,以铜、铝为例,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布局了再生铜133万吨/年、再生铝150万吨/年,单单这两项每年就可减排521.09万吨二氧化碳、节能195.25万吨标准煤。2021年1月—9月,园区实现了规上工业总产值301.43亿元,贡献了全市约1/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08吨标煤/万元,远低于梧州市全年目标单位增加值能耗0.4196吨标煤/万元,真正的实现了低能耗、高产出。园区先后荣获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示范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2017年全国再生资源优秀园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6个含金量高的国字号绿色品牌。
据统计,1月—4 月,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全市经济运行呈稳中向好态势。同时,该市也交出优异的环境质量“成绩单”,在2022年一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梧州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七位、全区第三位,梧州市粤桂两省(区)西江交界断面——界首断面水质更是达到I类水标准(最优水质)。一季度,梧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全区排名并列第一;PM2.5平均浓度为26.3微克/立方米,全区排名第一;全市连续11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区第一。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