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之后的首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1日上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徐汇区政府在上海植物园联合主办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的2023年上海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在活动现场,启动和发布了多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场亮点纷呈、气氛热烈。
表彰首批优秀实践案例
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上海市各级、各部门及科研院所、高校、社区、社会组织等投入了极大热情,涌现出一批具有上海特色、备受市民欢迎的实践成果。
经过遴选评定,今年,上海市有9个项目获评全市首批保护生物多样性优秀实践案例,分别是“长宁区生境花园”“一机在手、听见万物的‘我的自然百宝箱’”“打造候鸟天堂的崇明东滩生态修复”“千里跋涉,合力打通金毛狗蕨的回家路”“‘貉口普查’的公民科学”“讲述大城市里的小虫故事”“重建城市里的乡土植物园”“打造林湿复合的水乡郊野”“一起守护长江里的‘活化石’”。
活动现场,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汤臣栋、市绿化和市容局副局长顾晓君分别为获奖单位颁奖。
发布推荐优秀自然主题书籍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更加渴望走进自然、回归自然,自然主题的书籍也成为更多市民和亲子家庭的首选。
活动现场,主办方向市民推荐了4本生动展现自然奥秘和珍贵物种的自然主题书籍,其中《生命的灵动》通过180名生态摄影师的200多幅精美野生动植物摄影作品,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精灵和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
现场还组织了赠书仪式,《生命的灵动》作者、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无形的联系——大滨鹬的故事》作者陈婷媛、《长三角城市野花观赏指南》作者郭陶然及蚂蚁森林的代表洪雅娟,向学校和社区赠送了图书,希望带动更多的居民和孩子感知、热爱生物多样性,并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启动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时也承载着维护流域生态安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
为更好地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海市今年将启动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工作。这是全市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全要素地开展调查工作,专业性要求非常高,为此,上海市专门聘请了专家顾问。
在活动现场,汤臣栋、顾晓君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宏发、教授陈小勇,复旦大学研究员王放,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利珍等4名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王放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近年来,在上海持续开展以貉为代表的城市野生动物研究。活动现场,他作为专家代表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进行了介绍。上海市崇明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分享了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年的心路历程。
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作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社会组织,长期聚焦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深耕包括环境教育、长江口湿地生态保护、民间环保公益力量培育等多个环保项目,积极推动“政府—民间—机构—企业—学校”环保关系网络建设。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主席乔辉也上台介绍了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经验体会。
成立上海市迁地保护联盟
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分。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一些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特殊的适宜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进而保证物种可以延续,这种方式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起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
活动现场,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上海动物园和上海野生动物园等迁地保护单位,联手成立了迁地保护联盟,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展。
据介绍,联盟成立后,有条件的单位将逐步建立各自的迁地保育中心,或者合作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库等平台或机构,进一步丰富迁地保护的资源积累和提升科研水平。
试点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想要参与自然体验、感受认知生物多样性。为此,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试点建设,让市民不必远行,就能在城市里体验生物多样性。
首批纳入试点的单位有:市级体验中心——上海植物园、区级体验中心——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华泾段、社区体验中心——长宁区新泾镇。
长宁区新泾镇小区生境花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活动现场,新泾镇镇长王炜分享了生境花园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背后的故事。
未来3年,上海将建成更多类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让市民身边的生物多样性故事更加精彩纷呈。
组织青少年开展调查体验
青少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后备力量,通过自然体验和自然教育等活动,能够最大限度激发青少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
活动现场,随着一声“出发”令下,“生物限时寻”调查体验活动正式启动。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学生们装备整齐,迫不及待地跟随指导老师,分头奔向植物园的各个角落展开调查行动。
同学们有的手里拿着放大镜,准备在这里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记录;有的举起望远镜,对鸟类迁徙开展限时调查;有的手持昆虫网,在植物园内开展昆虫调查,寻找新的记录发现;有的手持记录本,对鱼、虾、蟹、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开展调查记录。
主题文化活动带来沉浸式体验
活动现场,由孩子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主题文艺演出,获得了全体观众的热烈掌声。
上海中学国际部弦乐团的学生们贡献了《霍尔堡组曲》的精彩演出;小萤星艺术团可爱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精彩的舞台剧——《夜精灵奇遇记》,用孩童的语言阐述了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中福会少年宫的孩子们用植物化成的乐器演奏了一场“听觉盛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此外,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的“自由的野性·生命的灵动”生物多样性主题摄影展也在上海植物园展出。摄影展展出了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历年营员摄影作品,以及鲍永清、李善元、骆晓耘、袁明辉等摄影师在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PY)中的获奖作品,极致展现了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