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曲黄河塞上美。 李靖摄
夏日的银川,湖城相映,入目皆景。这座“半城湖光一城景”的城市,正张开热情的双臂,诚挚邀请四海宾朋前来打卡。
6月1日上午,以“四水四定 爱水节水”为主题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在这里拉开帷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展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果成效,凝聚先行区建设合力,推进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让黄河安澜、健康、美丽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宁夏肩负起永葆黄河健康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提供了根本遵循。
宁夏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和“千秋大计”的战略高度,坚决扛起使命,服务国家大局,坚决打好治河复滩、治沙固土、治水定量、治山增绿、治污除患的“组合拳”,在黄河流域率先推进“四水四定”,以先行的担当、先破的勇气、先试的闯劲,推动黄河生态环境整治走在了流域前列,先行的实践和成效得到了广泛肯定。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和2023年宁夏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6月为宁夏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这是宁夏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是宁夏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全民呵护母亲河安澜、健康、美丽的生动实践。

增殖放流黄河鱼苗。 李靖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持强措施重实践
天下黄河富宁夏。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宁夏儿女更应该以感恩之心呵护黄河安澜。
作为沿黄九省区唯一全域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宁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对于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构筑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宁夏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高标准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坚持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措施不软,持续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上下功夫,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PM2.5和O3协同控制。完成大气治理重点项目170个,在西北地区率先基本完成水泥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国内首个省级“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在线监管平台”。落实调度指挥、督导检查、约谈通报等机制,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夏季臭氧攻坚等专项行动,空气质量稳步改善,2022年6月—9月,全区O3浓度同比降低4.3%,在全国臭氧污染整体加重的背景下,宁夏臭氧平均浓度实现逆势降低,同比下降4.3%,臭氧污染天数同比累计减少22天。在冬春季大气攻坚中抢回18个优良天,为完成全年考核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以系统化的思维、综合性的措施,统筹上下游、共治干支流、齐抓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出台了《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推进河湖“清四乱”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70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完成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银川市纳入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沙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
全方位治理土壤环境。完成156亩受污染耕地重金属防治样板示范区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持续推动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实施地下水环境质量分类保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59%。
出台生态环保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十条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修订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开通重大产业布局、能源保供等项目环评“绿色通道”,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环评、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4725个,总投资约3302亿元。
扎实开展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环境整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地级市)创建比例、“两山”实践创建基地建设成果均走在沿黄九省区首位。制定出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建立全区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制度。
“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全区上下齐心,真抓实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有力、施策精准,成绩优异、成效显著,为母亲河舒展了“筋骨”,刷新了“颜值”。

百名儿童环保绘画活动。 柯占飞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提质量增成效
近期发布的《2022年宁夏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2年,宁夏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指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土壤环境污染风险低,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核与辐射环境正常,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全区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
这是在总体经济持续下行、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等情况下,宁夏交出的一份生态环保工作合格“答卷”。
在空气质量方面,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2%,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2个百分点;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64微克/立方米,全区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83%以上,2022年与2018年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自2017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全区20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0%(剔除本底指标影响),沿黄重要湖库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排水沟入黄口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17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开展一般风险监控点位监测,农用地监测点位汞、砷、铬、铜、锌、铅、镍、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苯并(a)芘土壤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建设用地监测点位汞、砷、镉、铜、铅、镍、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苯并(a)芘含量均低于建设用地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在声环境质量方面,全区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达到好的水平;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平稳,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昼间、夜间达标率同比均有所提升。
在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全区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2.63,生态质量同比保持基本稳定。监测的22个县域中,生态环境质量类型“一类”县域1个,“二类”县域5个,“三类”县域16个。
在农村环境方面,全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54个村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区辐射环境质量稳定,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日渐优美的生态环境,让美丽抬头可见,让幸福触手可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成果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黄河清”“宁夏蓝”“贺兰晴”“六盘绿”成为宁夏生态环境“大美名片”,一幅美丽新宁夏崭新画卷在塞上山川徐徐展开。

“绿色低碳 你我同行”健步行。 柯占飞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跑出加速度再发力
过往可赞,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将牢记嘱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完成全年各项生态环境指标任务为抓手,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深化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任务,落实关键措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在治气方面,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扎实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继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治理任务,启动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重点园区、重点监管企业VOCs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建设。加强建筑施工、道路、矿山等扬尘精细化管控,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和烟花爆竹禁限放管理。开展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进展情况分析评估。
在治水方面,开展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启动黄河干支流和主要河湖(水库)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开展黄河干支流、重点湖泊、主要排水沟排污口排查,建设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全面开展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治理,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深入开展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新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规范化建设,实施不达标水源地专项治理。
在治土方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监管,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持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
在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开展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专项执法、废弃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联合排查整治、塑料污染治理等联合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和重点重金属污染防控,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信息详查。
强化服务担当,推动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强化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实施四级联动环评审批服务,集中审批一批、上门服务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三线一单”成果更新,扎实做好排污许可工作。
守好环境风险隐患底线,推动黄河生态稳定安澜。加快推进“南阳实践”,力争完成全区重点河流“一河一图一策”应急响应方案全覆盖,全面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问题不反弹。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持续推动污染综合治理,让黄河更加安澜、更加健康、更加美丽,成为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