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第二批标杆项目名单,全省共12个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市、区)和98个标杆项目。龙泉市成功入围全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市、区),同时祥泰新型建材制造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和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与集中供热改造项目入选全省第二批标杆项目。



近年来,龙泉市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聚焦补齐特色产业短板、推动特色产业示范引领、低碳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探索一条通过“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强起来”的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发展道路。曾获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清洁能源示范县、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县、浙江省第一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补齐特色产业短板,探索共富之路
龙泉市努力放大生态优势,创新开展应用农林固废循环利用模式,通过新建生物质发电厂、菌菇生产基地、农业观光园循环化的方式补齐特色产业短板,构建农业种植生态循环、农林生物质“变废为宝”制作香菇、金针菇等菌菇培育基体的循环利用链,其余生物质制成生物质颗粒用于集中发电供热,反向赋能农林竹木加工等特色产业。全市实现每年可消耗生物质25.5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5.04万吨。该模式每年将带动所在地区农户9500多万元的直接或间接收益,既为农林废弃物找到一条洁净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也为农民创造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

特色产业示范引领,打造产业链闭环
青瓷制造业和矿产采选业是龙泉市历史悠久的特色产业。在减污降碳协同工作的推动和引领下,龙泉市将特色行业工业固废处置困境转化为新行业的培育出发点,致力于创新特色行业工业固废管理与资源化利用,通过打造青瓷行业废弃石膏模具回收协同利用尾矿渣制作环保轻质砖的循环利用模式,每年可消耗青瓷固废8万吨,尾矿渣23.1万吨以上,完成青瓷行业、矿产采选业和建材行业的产业链闭环,推动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碳自净。环保轻质砖建材行业已然成为山区新经济增长点,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招引生态低碳产业,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位居浙江省前列,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三个100%”。龙泉市以绿色生态为最大优势,大力招引和培育竹代塑、竹代钢、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加工、空调汽配等绿色生态低碳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这些产业“降本提质增效”。2022年以上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对龙泉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45.5%。通过深入实施生态产业扩量提质,探索生态健康产业与生态保护相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此外,我市入选的全省第二批标杆项目,祥泰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一般工业固废回收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利用尾矿渣、青瓷废弃石膏模具等作为生产原料,制成新型环保轻质砖等新型建材,每年消耗23.1万吨矿山尾矿,消耗青瓷行业废气石膏模具8万吨,可减碳10.37万吨。

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与集中供热改造项目主要采用生物质发电和供热,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进行供热改造和配套热网建设,可减排烟尘约100吨/年,减排氮氧化物约12吨/年,碳减排量约2.09万吨/年。

接下来,我市将以入选本次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为契机,积极谋划查田镇低(零)碳乡镇建设和龙泉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项目等建设项目,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和减污降碳工作要求,基于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碳排放控制措施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系统谋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创新,深入挖掘全市不同要素和行业的减污降碳潜力,培育出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减污降碳特色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绿色动力。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