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绝不是句空话,需要不断立足实际开展有益的实践探索。”在日前召开的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分析会上,上海市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红英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开展的主要调研课题就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马红英带着课题小组不断研究多年的案例,走访企业,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更带“泥土味”。
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近日,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2023年)》(以下简称“十六条”),明确了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统筹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等六大项16条任务举措。为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生态环境领域的一揽子制度供给,致力于以优质营商“软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让好项目早出生产力
“这版‘十六条’里,我们将上海市优化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提升项目环评审批效能、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融合3个主要方面的改革举措,与区域实际进行了有机整合,盼的就是能解决环评次数过多、规划环评‘一刀切’等问题,同时,也鼓励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松江区生态环境局环评许可科负责人说。
当然,优化营商环境不仅需要上接“天线”研究落实政策,还需下接“地气”拿出主动服务的担当。
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提交了关于扩建项目的环评申请。松江区生态环境局跨前服务开通审批“绿色通道”、落实专人负责。经研究,项目位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产业园区已纳入联动实施范围,且在松江新城范围内,完全符合政策要求,原先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部分改扩建项目可实施备案管理。项目负责人在专员指导下一步步完成了线下备案及排污许可证变更。
“难以置信,就这样简单。预想中的公示、审批、验收统统不需要了。”环节精简、流程优化,让企业负责人直呼意外。
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不止这一家。近日,陶氏有机硅(上海)有限公司送来一面“真诚服务为企业,严格把关护环境”的锦旗,对松江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的精准指导和优质服务予以认可及鼓励。
这家公司是一家1995年在松江区建厂、长期深耕于此的优质企业。2022年,为适应市场需求计划实施技改。经研判,项目符合市经信部门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告知承诺制审批。与此同时,松江区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探索将环评审批与技术评估由串联变成并联,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项目正式报批后的第二天,企业即拿到了技改项目告知承诺审批决定,实际审批用时仅1个工作日,真正实现了项目审批“即来即办”,获得了企业赞誉。
截至目前,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等5个园区已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今年还将有两个园区有望纳入联动。随着纳入联动园区数量的增加,实施告知承诺审批的项目数量占比直线上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即来即办、快速审批的便利,节约时间等成本。
为“濒危”企业再开“一扇窗”
不但有“绿色通道”保驾优质项目开工,也有因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接受处罚的反面典型。对于这些违法企业,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没有“一竿子打死”,而是以“温暖服务”扭转结局,让企业“绝处逢生”。这个实践案例也荣获了2023年度全国惠民便企类信用承诺优秀案例,为上海市唯一一例。
2021年,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对某企业的违规行为依法作出责令限期改正和罚款人民币48万元的行政处罚。催告期届满后,企业仍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松江区生态环境局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调查过程中,松江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这家企业并非故意拖欠罚款,而是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公司大幅缩减规模和产量,处于勉强生存状态,无力一次性缴纳罚款,希望能够延期或分期缴纳。
“作为监管部门,除了要履行监管执法的职责,也应主动帮扶企业,执法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执法稽查科(法制科)负责人表示,“我们立即与区检察院联系,共享案件线索信息,希望能够通过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方式为企业解决难题。”
经过充分研究讨论,考虑到企业现实经营状况困难和还款态度诚恳,同意这家企业采取分期方式缴纳罚款,并就分期缴款的具体事项达成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区生态环境局与区检察院、区法院协调后,还主动提出在相关企业及时履行第一期缴款义务后,将向法院申请解除对企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
“在本案例中,行政部门允许企业分期缴纳罚款带来了双赢,既能够保障罚款最终得以落实,也能够充分保障企业生产与发展的空间。”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执法稽查科(法制科)负责人解释道。
“十六条”明确,推进信用修复审批时限由法定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推进正面清单制、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实施轻微免罚。
2020年以来,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共办理轻微免罚案件41起;从轻处罚案件25个,涉及金额292.6万元。
将贴心服务融入方方面面
“真是太感谢了,环保真的涉及太多专业技术问题了,自主管理常常还有疏漏。”新浜镇某企业负责人在参加完“普法宣讲进街镇近企业”后表示。
“不等企业上门来‘挂号’,要将‘体检’送上门”“企业切实享受到实惠的才是好政策”……近年来,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注重下好平常功夫,开展贴心式服务,组建由局党组领导、中层干部、执法骨干等组成的宣讲团,面向全区重点排污单位、中小企业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宣讲,推动普法宣讲进街镇等品牌项目,强化服务和指导。
今年初,执法大队启动50家重点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形成“三个一”模式,即一份报告、一份清单、一次汇报,对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全过程“诊断”,共跟踪指导纾困87个问题。
在此基础上,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将贴心服务融入方方面面:结合“大兴调查研究”、日常专项执法检查,向企业宣贯新法新规、推进“说理式”执法,紧盯普法教育理念“植入”办案过程;耕耘“生态松江”官微,开设“老姚说环保”“以案释法”等专栏,引导、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进一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依托区环保科技企业协会平台,每月线上线下开展应知应会培训;定期开展“环保管家”职业能力培训,提升机构业务水准,为夯实各街镇基层环保服务力量添砖加瓦。
成绩是对付出最好的肯定,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多个集体和个人分别获得生态环境部“两打”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集体和个人、全国执法练兵突出个人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