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无人机场在南昌亮相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许樱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9-10    

  近日,南昌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在全省完成首个生态环境无人机场建设,利用无人机“千里眼”的作用,构建非现场环境监管新模式,全面助力生态环境执法高效管理。布设无人机场是南昌市生态环境局拓展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的重要手段,掀开了南昌智慧环保监管的新篇章,标志着南昌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工作步入新时代。

5535493373b89b83b3e801d43e30ed1.jpg

  该无人机场采用全新一体化、轻量化设计,整机防尘防水能力级别,安装集成环境监控系统,可实时感知天气变化,不惧严苛气候和环境,采用红外热成像测温、广角镜头、变焦镜头等多种镜头和设备精准呈现图像实时画面。

  与传统环境监管巡检模式相比,无人机场能够实时获取机库内外的高清视角,及时了解无人机与机库状态,对无人机的起飞、降落进行监测,自主完成自动充电、放飞、巡检等任务,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可随时响应即时出勤的要求,减少了人力干预,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无人机搭载多样传感器,还可以支持监测大气污染物、水域水质、噪声污染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源。

1c5abf4b8757edbc9ae884fde3c1f53.jpg

  伴随着一阵嗡嗡声,在南昌市生态环境局顶楼,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下达指令后,从缓缓开盖的无人机机场起飞爬行,按照既定路线平稳飞行,沿途开展数据采集和巡检工作,实时回传现场画面至无人机杨管控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在环境执法巡检工作中,无人机机场能够自主规划飞行航线任务,通过多站式分布与远程控制系统提升单次巡检的效率,同时无人机机场响应快、效率高,可远程监控、留存高清视频和图片等证据以便随时调取审查,大幅度减轻了执法一线工作量。”相关技术人员介绍道。

  无人机杨的应用在生态环境领域是一股新生力量,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提供了更为精准、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撑,提升了生态环境执法效率,开辟了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管新途径。

  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新模式,以科技赋能为手段,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无人机机场等科技产品的应用价值,规模化部署,为南昌生态环境执法智能监管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