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美丽菏泽建设全面推进

来源:菏泽广电网    作者:韩冰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0-28    

  菏泽发展的底色是绿色,菏泽城市的本色是生态。新中国成立75年来,菏泽市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谋划开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菏泽市生态文明之路 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在菏泽大地上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发展篇章。

  作为巨野县建设工程综合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恒华每天都要往返在各个施工现场,查看扬尘治理情况。巨野县在全市率先实施“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智慧工地”系统,住建部门可以实现对工地扬尘治理、物料覆盖等情况的实时监控。

  巨野县建设工程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恒华:”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PM10、PM2.5等数据,实现环境监测、动态控制,发现问题跟进督查,确保扬尘治理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曾经的菏泽,因地理位置和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等原因,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曾位于全省后列,甚至一度在全国排名“后20”,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也常年位居全省后列。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在菏泽全面打响。

  在东明县黄河国家湿地。白鹭、苍鹭等珍稀鸟类在葱郁的棕桐林间翩翩起舞,那些刚刚破壳而出的白鹭雏鸟,则在同伴的陪伴下,勇敢地迈出了学习飞行的第一步,它们或蹒跚学步,或振翅欲飞,每一步都充满了成长的喜悦与挑战。

  东明县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副经理李战平:”近年来,我们共栽植乔灌木120余种,约15余万株,植物资源500余种,维修巡护道路6公里,清淤河道10公里,围栏1.5公里,通过修复生态越来越好。“

  东明县林业局森林保护站站长苏振伟:”从三月份以来,在湿地保护区繁殖的候鸟经过几个月的孵化,都已经长出了羽翼,特别是白鹭、夜鹭、苍鹭大部分已经出巢活动,自行觅食,呈现出一幅安全祥和的生态画面。“

  湿地是城市绿肺。近年来,菏泽市通过实施水系联通、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有效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浮龙湖畔,碧波万顷,水天一 色;赵王河边,水清树绿、鱼鸟成群;巨野县新巨龙采煤塌陷地改造的湿地公园,每年吸引天鹅、灰鹤、白鹭、灰鹭等几十个品种、数十万只鸟类聚居。

  解决生态环境“顽疾”,菏泽市出台了系统化治理河流水质的方案,制订了16条河流水质保障方案,建设河流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施26处,将全市40家污水处理厂、181家重点涉水企业数据接入智慧环保监管平台。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军安:”今年1-7月份,我市8个国控断面均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优良比例为100%;2024年1-7月份,新建雨水管网30公里、污水管网28公里,1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占比达到75%。“

  菏泽市每年编制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方案,春季聚焦PM10、夏秋季聚焦臭氧、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三个阶段,细化出台数十条措施。监督帮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进化工、生物医药、木材加工等行业转型升级。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权洪涛:”1-7月,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8,同比改善2.6%,改善幅度列全省第5位;优良天数为133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天数为6天,同比减少4天,为全省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最多的城市。“

  如今的菏泽,蓝天白云取代了曾经雾蒙蒙的天空,河流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湿地环绕,抬头见绿。菏泽成为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都排在全省前列的地级市。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