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建昱从青海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治理、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强化自然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等5个方面作新闻发布。
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治理。印发实施《青海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支持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等项目,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修订颁布《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推动《青海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落实,开展青海湖流域污染源调查溯源,聚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和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攻坚,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及立标工作,持续实施重点流域修复治理,确保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危险废物监管,西宁市、海西州、玉树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制定实施《青海湖刚毛藻水华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刚毛藻治理模式向财政资金“零投入”、企业资源化利用转变。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1%以上,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
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青海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和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2024年度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总体进度达到预期。同时,开展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制定印发《青海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办法》,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全覆盖风险排查,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得到强化。向社会公布8起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典型案例,有力推动了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发展、管行业、管生产必须管生态环保”责任。
强化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做好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期管护工作,接续开展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三年行动。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完成47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疑似问题线索和21个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核查。组织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第五次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推动开展“湟水山水”工程、“三北”工程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动态监测和评估。
积极服务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实施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各类项目101余个,有力支撑青海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省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实施,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印发实施《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强化重大项目环评要素保障。持续推进排污许可证提质增效,排污许可实现全覆盖。建立青海湖旅游项目“三证”机制,加强青海湖旅游项目建设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完成火力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73家企业碳核查工作,为第三个履约周期碳配额清缴任务奠定基础。常态化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试点地区33家新、改(扩)建企业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成交金额1245万元。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修订《青海省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联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深化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制定《青海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办法》,推动办案部门“全覆盖”。制定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项目管理工作和项目技术指南,强化项目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