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森林可持续经营 释放生态潜能

来源: 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一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2-26    

  二月时节,正值龙江森工林区各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开展作业之际。龙江森工林口局公司是国家林草局批准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样板基地、森林经营方案、人工红松大径材培育、森林经营重点试点等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单位,极具代表性。日前,记者走进林口局公司,实地踏访如何使森林更好地可持续经营。

  为了让记者直观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作业内容与效果,林口局公司碳汇试点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太平带领记者来到作业现地,开启实地“授课”。

  各司其职

  “现在咱们看到的是西北楞105林班,是1986年营造的人工红松林,依据当年植树造林规程,这片林子初植密度为每公顷4400株红松。多年来,因为种内竞争严重,大部分红松自然死亡,目前自然保留株数在每公顷1950株左右。”刘太平介绍道。

  人工林树木密度较大,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激烈,树木过多导致生长细弱、长势不佳,这是大自然给林业人出的一道“难题”。

  走在林间记者发现,眼前这片林子树木很密,几乎一个转身就可以碰到下一棵树。虽然这些树已经长了快40年,但树干直径的粗细差不多只有记者两只手合围的大小。

  时间回溯到2013年,林口林业局成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四大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中唯一被列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这片林子也开启了人工参与改善环境的历程。

  刘太平介绍说:“整个105林班,我们按照现行经营密度以及经营密度下降10%、20%、30%这四种强度进行实验,探寻哪种密度最利于红松生长。”

  走在冬季树林中,因无树叶遮挡,即便像记者这样的“门外汉”,也能看出林子里不同区域树木的密度、树干粗细和树高存在的差异。

  针对记者的疑问,刘太平解释道,这就是不同实验方法产生的对比效果,最密的12小班保留区是1950株/公顷,13小班经营后是1200株/公顷,15小班看着很疏朗,目前是769株/公顷。

  森林抚育作业

  2016年至今,林口局公司依据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科学布设54组174块不同抚育强度及经营模式的固定监测样地,收集树高、胸径、蓄积、生物多样性等因子动态变化信息,为后续总结评价、推广工作及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为确保数据准确、科学、完整,林口局公司还聘请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固定样地开展成效监测工作。

  通过数据计算得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照区和作业区7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西北楞经营所105林班按照现行经营密度下降30%的效果为最佳,平均胸径增长10厘米,平均树高增长4米,碳汇量增长20多吨。

  从每公顷4400株红松,到按照现行经营密度下降30%,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并非无根据地开展。林口局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赵国强介绍说,林口局公司对林区16个林场(所)进行现地踏查,立足各林场实际,设定试点经营目标任务和经营模式,科学严谨编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方案。在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前,从地块调查、作业设计、生产作业、质量验收、考核考评、成效监测等各环节,提前谋划、详细部署、科学施工,确保试点任务高标准完成。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是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开展森林抚育工作,因为冬季树木生长量最少,经营作业时若不小心碰到其它树木,影响最小;若改在夏季作业,可能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对地表植物影响也更大。

  红松林

  自2013年以来,林口局公司通过“人工林近自然林培育经营模式、人工落叶松大径用材林单株择伐经营模式、人工红松果材兼用林多目标森林结构优化经营模式、人工红松大径用材林经营模式、低产低效林改造培育经营模式”5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共完成试点作业面积22万余亩。

  赵国强表示,作为率先在全国完成200万亩人工造林的单位,林口局公司还有大片森林等待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向优质、高效林分演替。下一步,林口局公司将继续通过可持续经营促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并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入先进林业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森林经营模式的创新。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