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而行 拥抱未来 莱芜区这样绘就生态新画卷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刘华 亓亭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3-12    

  以主流价值为光,解读“济南故事”,解码C位新闻。济南日报·爱济南推出“追光”栏目,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创新性,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紧要处、关键处、动人处,推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全媒体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迈”与您一起阔步前行。

  三月的莱芜,春风拂过群山,唤醒沉睡的绿意。近日,在莱芜区西北部的华山林场,2025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两天时间,7万亩林海中,千余名志愿者挥锹铲土,将3000余棵新苗植入山岭。这片森林覆盖率高达96.3%的“天然氧吧”,不仅是济南生态屏障的“绿色脊梁”,更是莱芜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山林更密、鸟兽成群,它们成为生态最好的“代言人”“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莱芜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柳克民擦拭额头的汗水,将铁锹深深扎入泥土的场景,正是千万造林人的生动缩影。2024年,莱芜区书写绿色答卷:完成造林绿化4000亩,相当于再造400个标准足球场的绿洲;抚育森林1.5万亩,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全方位强化;60万人次干部、群众组成的“绿色军团”,将160余万株松树、柏树、山杏、黄栌等乡土树种植入荒坡瘠地,使“绿色银行”的生态资本持续增值。护林员张秀山的巡山日志记录着生态变迁的密码。三十年前,他踩着齐膝深的积雪巡山,所见不过稀疏刺槐与野兔踪迹。如今,随着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黑松、刺槐、侧柏等混交林形成稳定生态系统“过去巡山难见鸟兽,如今松鼠在枝头跳跃,野兔在林间觅食。”这就是生态最好的“代言人”。

  以“公园城市”为蓝图,让绿色成为城市“会客厅”“生态不仅要‘量’,更要‘质’。”莱芜区以“公园城市”为蓝图,将红石公园的湖光山色、青草河的潺潺流水、仁和公园的四季花海串珠成链,打造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在红石公园科普馆,孩子们用嫁接绘画感受自然奥秘,家长们通过科普阅读传递生态理念——“绿色教育”正悄然融入城市肌理。2024年莱芜区新建城市公园3处、古树保护园7处,10公里绿道如碧玉项链串起山水。推出“共享绿地”模式,开放红石公园等10处公共空间。通过“共建花园”项目,乐游园等4 处社区绿地变身市民“绿色会客厅”,真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14株古树“体检方案”,见证守护生态“绿肺”决心“每棵古树都是一部史书。”莱芜区为14株古树量身定制“体检方案”,通过复壮技术让千年银杏重焕生机。“我们的防火队员日均巡山20公里,相当于每天走一个半马拉松。”谈起森林防火,区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中心防灾减灾科负责人戴风龙充满自豪。2024年全区新增防火队员80名,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 30公里,运用“林电共治”等智慧系统,实现火险预警准确率提升40%。在林长制体系下,各级林长170余次巡林,织密森林“防护网”。全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17余万亩,救助野生保护动物51只,森林覆盖率27.26%,筑牢省会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莱芜区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海林说:“我们将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让每一抹绿都成为城市发展的‘生态红利’。”站在香山观景台,目之所及是连绵起伏的绿色波浪。这片土地上,植树造林的号子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一幅“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从“植绿”到“护绿”,从“增绿”到“享绿”,莱芜区以绿色为笔,在齐鲁大地上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当春风再次拂过林梢,那沙沙作响的,正是未来最动人的旋律。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