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积极推进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生态根基,为百姓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黄河三门峡段(央广网发 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第一分局供图)
山洪沟治理工程作为湖滨区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承载着民生与生态的双重使命。今年,湖滨区投资6800万元,在交口乡、高庙乡和会兴街道实施山洪沟防治治理项目,精心规划7个子项目,对18.65公里的山洪沟进行全面整治。通过沟道疏浚、护岸修筑、基础加固、排洪管涵建设等举措,不仅有效保障了沟道两岸1.7万群众的生命安全,提升了沿河村庄的防洪能力,更为保护村庄农田、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屏障。这一工程的实施,让曾经威胁百姓安全的山洪沟,逐渐转变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生态廊道,成为惠民富民的生动实践。

湖滨区水利设施生态保护工程(央广网发 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第一分局供图)
在推进生态保护的征程中,湖滨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30亿元的总投资、10万亩的规划面积,在高庙乡全力推进示范区项目建设。从矿山修复到水土流失治理,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幼林抚育、国土绿化,一项项子项目的落地生根,正逐步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
如今,示范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2万亩高标准生态梯田如诗如画,七里沟、野猪洼、宁家窝等露天铝土矿山及周边得到全面修复,320公顷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101公顷林地与132公顷草地重现生机。同时,湖滨区按照“四区两带一廊”绿化布局,对项目区山体和沿黄生态廊道进行大规模绿化提升,51万余株苗木扎根沃土,4000余亩土地披上绿装。此外,5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累计投资3千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49.3平方公里,区域内年蓄水量增加8.34万立方米,林草覆盖率提升14.6%,年土壤侵蚀量减少约1万吨。这些数据背后,是湖滨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更是生态承载能力的大幅提升。
湖滨区的生态保护实践,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通过一个个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这里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百姓的生活环境更美了,经济发展的后劲更足了。未来,湖滨区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湖滨力量,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