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畔,一栋栋由民房改造的、风格各异的民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风景”为百姓赚钱,近年来,当地配合林业经济转型,把旅游开发成重要创收产业。
)
转型有道 生活添彩
王立国,伊春市金林区乐园村党支部书记。这几天他正忙着将刚刚收购的8间闲置民房进行规划改造,扩大村里民宿产业规模。
“今年,我们将迎来更多的游客!”王立国告诉记者,从2022年村里利用第一批中省衔接资金5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获得3个木屋和栈道区域的经营权到现在,全村已有26间民房投入民宿运营。
“每日房价300元,预计今年这些民宿能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的收益。”王立国说。
闲置民房成为伊春乡村发展民宿产业和林业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全市各试点村(林场)已经盘活利用房屋1696户,改变了当地村民收入仅依靠种地的情况,也为林业工人的转型提供了出路。
在伊美区美溪镇兰新林场,从前是林业工人的刘霞和丈夫如今是民宿老板,今年又扩大了自家的民宿经营规模。在她家的“柏雅小居”民宿小院里,到处可见“林场”元素,曾经的伐木工具被装饰在墙上。“想让来这儿的客人了解林场的独特文化,也看看我们林业工人现在的生活场景。”刘霞笑着说。
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的邻居也开始用自家小院经营起民宿。
“就像是合作社一样,大家拿出房子,共同参股,共同经营。”除了吸引游客来住宿之外,刘霞还带领民宿业主们将果蔬采摘、木耳采摘等项目推荐给游客,拓宽了当地经济作物的销路。
经移动大数据测算,仅今年1—5月,伊春市接待旅游人数量同比增长26.6%。截至目前,伊春的民宿运营实体已经达到了647户。
如何在存量增多的民宿群体中,吸引客源、留住客人,成为各家民宿面临的问题,也成为伊春民宿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拉开档次 各美其美
记者在伊春走访时发现,除了主打原生态、以当地淳朴民风为特色的民宿发展势头迅猛之外,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的民宿逐渐成为游客的新选择。
“7月10日到8月10日,我们民宿的所有房间都已经被预订出去了。”筏喻生态村项目经理刘海洋这两天正忙着更换民宿中森林影院的幕布,迎接暑期客流高峰的到来。
这座主打原生态景观的民宿,坐落在伊春市金林区的一处静谧树林中,与金山鹿苑、大丰河漂流等多个著名景点相邻。刘海洋介绍,筏喻民宿房间单价在1200元以上,客源主要来自北上广深等大城市。
“来这儿感觉就是很舒畅。我们俩早上起来沿着那边的小路走了一圈儿,感觉空气好,环境也好。我们平时工作特别紧张,所以在这里听听鸟鸣感觉挺放松的。”来自大连的游客吴琼说。
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森林小屋、东北地窨子等特色民宿房里,高端寝具、原木制作的洗漱用品、品牌卫浴和家具家电等,一应俱全,民宿还为顾客提供共享厨房、森林观影、森林露营等多项服务。“跟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没什么区别。”顾客赵女士说。
通过专业设计、运营前置、高质建设等方式,像筏喻民宿这样的一批精品民宿,不仅成为游客争相订购的“香饽饽”,还带动了伊春民宿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记者了解,伊春市重点打造四季旅游产品,推出了康养、户外、避暑、研学、美食、采风、旅拍等26类四季主题产品线路,并持续发挥“文旅+”产业链条效应,推动“宿旅融合”“教旅融合”等模式。
暑假前夕,一群来自铁力五中的初一学生在“岭尚十年”民宿里体验了一天半的研学课程。自然课、木工课、科学实验、朝鲜族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这群青春少年在课堂外打开了汲取知识的大门。
“在这里,我参与制作完成了水火箭和一些科研作品,体会到了自然与科学的趣味。”学生张婉迪兴奋地对记者说。
“岭尚十年”作为一家以研学基地为主要特色的民宿,根据不同地区的客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了个性化研学内容,把研学基地建成研学营地,推出了森林科考、森林骑行、森林探险等一系列独具伊春自然资源特色的研学项目,让孩子们在绿水青山中潜移默化地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我们并不主张客人在伊春的行程全都住在我们家,尤其是第一次来伊春的外省游客,我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建议他们去五营、去溪水等地方,我想把我们伊春的民宿链接起来,让游客更全面地体会到伊春的美好。”“岭尚十年”民宿总经理助理薇薇说。
民宿引客 满盘皆活
近年来,伊春市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五营汽车营地、汤旺河汽车营地、综合实践国家级研学营地,还有新青国家湿地营地、永达工艺研学体验基地、九峰山养心谷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一批省、市级研学基地,吸引客流量成倍增长,民宿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研学经济、康养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带动当地其他特色产业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酒章民宿”的地下酒窖里,几十个大酒坛装满了不同年份的陈酿。民宿主理人宋晓英每天都要将美酒打包、装箱,发给外地的客户。在这些客户里,有30%是这家民宿曾经的住客。
“我公公就是一名酿酒师,也是一名非遗传承人。他酿的酒不仅周边的居民喜欢,来我这儿住宿的客人也喜欢。”自2023年民宿试运营以来,宋晓英就有意将酒文化与田园风光相结合,把民宿打造成一个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入住的游客在享受伊春美丽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古法酿酒的过程,品尝到风味独特的美酒。
“游客品尝到酒好喝,自然会进行购买,久而久之,就成了长期的客户。”宋晓英介绍。
此外,民宿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
以“酒章民宿”为例,这家只有13套房间的特色民宿为当地提供了10个固定就业岗位,房嫂、保洁、餐厅的服务员全是周边的村民。“现在一年下来,可以带动村里用工四五千人次,每个人平均增收约3000块钱。”宋晓英说。
近年来,伊春市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旅游优势、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民宿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增美、产业增效、百姓增收的发展之路。2024年、2025年,伊春市分别优先确定乡村(林场)民宿产业发展试点,目前,试点村(林场)已全部开工建设,11个试点村(林场)已运营,营业额累计389万元。2025年,伊春市计划新增民宿50家,床位2000张,预计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小民宿”撬动“大文旅”经济圈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