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持续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科研攻关,聚焦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领域实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研发专项,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生态科技政策体系。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一室一策”研究制订生态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以重大科技项目定向支持“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组工作,同时布局建设“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甘南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家国家级野外观测站,新建“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资源,支持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院等单位发挥生态领域的科研优势,争取《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35项。除此之外,还通过开展省级各类科技计划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应对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开展科学研究,稳定支撑祁连山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同时,组建专家团队形成“祁连山高山气候与冰冻圈变化的影响评估及应对策略”先导性研究项目,为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做好准备。
科研攻关成果显著。依托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实施“祁连山水循环加速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等重大专项,形成《祁连山生态变化评估报告》《祁连山国家公园科技支撑方案》等系列成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甘肃省将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认真落实《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监管工作机制》要求,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院建设“寒旱区生态环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探索实施生态领域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技赋能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一体化推进生态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组织生态领域校院企对接、成果沙龙、技术路演等活动,加速生态领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注入持续动能。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