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六件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典型案例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陈媛媛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3-07    

  针对农村违法堆放垃圾、跨界水污染、违法占地破坏土地资源、非法开采瓷土矿和破坏生态影响水库防洪灌溉功能等问题,检察机关在发出检察建议或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后,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职整改到位?问题是否彻底解决?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作用发挥和公共利益的有效保护。

  3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 办案全覆盖 持续‘回头看’——2021公益诉讼检察”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8件检察公益诉讼“回头看”跟进监督典型案例,其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6件。

  这是最高检首次发布以“回头看”跟进监督为主题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也是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领域落实“质量建设年”的具体举措。

  坚持全流程“回头看”,找准涉案问题症结

  本次发布的8件典型案例中,经“回头看”,发现整改落实不到位的有4件、事后“反弹回潮”的两件、裁判结果执行不到位的两件。实践中,有的检察院还针对已办结重点案件的整改效果“回头看”,以追求极致的态度把公益保护落到实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检察院办理督促农村违法堆放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行政公益诉讼案中,针对行政机关未完全落实检察建议,导致在同一地点同一问题继续发生,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依法提起诉讼。判决生效后,行政机关不仅推动解决了涉案问题,还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无序堆放专项环境整治。

  山西省晋中市检察院督促保护土地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中,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履职整改,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负责组织实施的乡政府怠于履职。检察机关依法对这一乡政府以公益诉讼立案,督促其依法拆除涉案企业非法占地的违章建筑,恢复土地原貌。

  “公益诉讼涉及问题复杂、牵涉面广,有的旷日持久,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整改难度大、周期长,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持续跟进,一盯到底。各级检察机关始终坚持质效导向,把‘回头看’融入公益诉讼办案的全流程,实事求是地把问题找准、查实、分析透,持续跟进监督推动问题解决。”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介绍说。

  灵活开展跟进监督,锲而不舍推动问题解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路检察院督促修复大源冲水库防洪灌溉功能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原承办检察院多次督促水利部门履行水土保持及库区功能保护的职责,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指定管辖,柳州铁路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推动行政机关在法院作出裁判前全面履行清理水库淤积泥沙、治理水库水土流失职责。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介绍,各地在“回头看”中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机制。针对下级检察院督促行政机关整改落实存在困难,未及时提起诉讼的,上级检察院可以督促下级检察院依法起诉或指定其他下级检察院起诉等有利于缓解办案压力、提升监督效能的措施,已经写入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规则,实现了常态化。

  对行政机关整改后,后续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出现“反弹回潮”苗头的,各级检察机关灵活运用磋商沟通方式推动问题解决。

  如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检察院针对建筑垃圾占用、毁坏土地问题,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回头看”发现反弹回潮,以磋商会议的形式督促、协同行政机关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等,有效保护受损公益。

  此外,对涉案问题复杂、牵涉面广,需要统筹协调、督促多个职能部门或上级行政机关协同治理的,上级检察院可以提级办理,推动问题全面整治。

  深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巩固跟进监督实效

  “公益诉讼案件涉及公益问题往往是行业、领域、区域内存在的普遍问题。各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主动从具体案件中‘见微知著’,促进防患未然、抓源治本。” 胡卫列说。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检察院办理督促治理北淝河跨界水污染问题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推动某县经济开发区制定专门整治方案,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应急处置管网残留污水60余万吨,治理沟渠2.1千米,改造管网15千米,对67家涉水企业排

  查整治。同时,委托第三方收集处理废弃物、全面整治涉案沟渠,并消除垃圾乱倒等污染风险。

  江西省峡江县检察院办理陈某富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推动与法院、行政机关建立“公益诉讼+民事执行+代替修复”的联动配合机制,破解生态环境损害主体怠于履行修复义务难题。

  自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持续跟进监督”理念已成为检察工作理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检察机关把针对诉前程序、提起诉讼及裁判执行全流程“回头看”作为“规定动作”,找准问题、一盯到底,着力提高公益诉讼质量和效能。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