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由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实施。《规划》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1+N+X”规划政策体系中,首个国家层面印发实施的专项规划。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哺育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规划》明确,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水资源配置范围拓展至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地区等相关区域。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
黄河流域上中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配置效率,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
《规划》提出,要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并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一是到2030年,黄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先进水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流域协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目标。
三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
《规划》确定六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健全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强化灾害应对能力建设。
二是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
三是强化水生态安全保障,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提升河流生态廊道功能,推进河口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河湖涉水空间监管,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四是加强水土保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升全流域水土保持水平。
五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为筑牢流域水安全屏障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六是提升流域治理能力,健全黄河保护治理法治体系,完善流域保护治理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作用,提升流域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