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法庭立足当地特色构建生态法治网

来源:自然生态环境调查网    作者:任靖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28    

  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国家公园旁,有一所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国家公园法庭)。法庭一角的茶焙机里盛满了制茶剩下的边角料,若有若无的茶香飘出,萦绕在鼻尖,国家公园法庭也因此被称为“茶香法庭”。

  聚焦生态,搭建“茶香法庭”

  去年5月,一个特殊的案件在国家公园法庭公开宣判,被告人滕某因危害金线兰、草珊瑚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被处拘役五个月零十天,罚款2000元。这是自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后,首例涉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刑事案件。

  “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原名“景区人民法庭”,成立于1997年5月,是福建省在旅游景区设立的首个人民法庭。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以此为契机,2021年11月,“景区人民法庭”更名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

  “护绿”成为国家公园法庭的特色。为了更好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国家公园法庭建立了生态案件绿色审理通道,畅通“立、审、调、执”各环节,进一步缩短审理期限、提高诉讼效率,把全面、全程、全员调解贯穿到生态审判中,完善国家公园“巡回审判点”职能,开展巡回审理、集中宣判。

  同时,国家公园法庭联合国家公园制定协同保护行动方案,达到自然资源保护、智能管理服务、法律纠纷处置等功能一体化运作,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联合江西省铅山县法院推进闽赣省际司法协作,实现智能、统一司法保护。

  此外,国家公园法庭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主动服务“林长制”“湖长制”,结合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逐渐在武夷山市织出一张涵盖山、林、水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法治“绿网”。

  以案释法,宣扬生态文明

  “真正发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案件少之又少,一年里只有个位数。”国家公园法庭工作人员陈妃告诉记者,法庭更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以案件为支点,进行普法教育。

  陈妃以上述滕某的案件为例,为记者讲起了普法的重要性:“国家公园范围内有很多居民,他们有上山采摘植物的习惯。但国家公园成立后,他们不知道哪些植物已成为国家保护植物,也不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在国家公园内是违法的,我们需要以案释法,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违法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武夷山市是中国著名的茶乡之一,全市有五成人口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处理好“茶问题”成为国家公园法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武夷茶商标注册数量已突破5万个,从事茶行业人数超过10万人。随着“武夷岩茶”知名度、价值的提升,市场主体冒用知名茶企注册商标、厂名厂址的乱象丛生,严重扰乱茶叶交易市场秩序。

  为此,国家公园法庭开设涉茶案件“绿色窗口”,在茶产区设立5个“司法驿站”。截至目前,审理茶叶购销、侵权等纠纷403起,并在生态茶园成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妥善审理涉茶园绿色金融信贷案件8件,解决了绿色资源“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