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市两级普遍建设了大气环境综合管理等信息化平台,与之相比,县级建设进度并不均衡。在省级综合管理平台中,针对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开发了异常数据问题线索研判、推送功能,异常数据处置单逐级推送到县级生态环境部门进行核实,核实情况反馈系统,完成闭环管理。
“既要建得好也要用得好,如何进一步优化平台的各项功能,推进县级信息化平台全覆盖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数据异常处置单数量大、核实准确率不高,问题出在哪?如何提升问题线索的精准度?”
“综合管理平台发布的调度指令,如何更快捷地到达基层执法人员、基层网格员手机端?处置完成后是否可以通过手机端回传处置情况?”
……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污染源监控中心主任刘海波和同事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调研走访并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我们的大气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已经完成了前期筹备工作,建设周期一个月。目前正在协商平台搭建在哪,是建在分局还是建在市政府合适?”在了解到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晋州市分局反映的情况后,刘海波一边叮嘱加快建设进度,一边向晋州市分局建议,因为综合管理平台包括了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施工工地、秸秆禁烧等功能,搭建在具有综合指挥协调职能的部门更合适,如果当地的大气办设在生态环境部门,也可以建在县级生态环境部门。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在县级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河北省各地进度不一。没有建设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地方,只能从手机端被动接收“问题线索”并开展后续核查反馈,难以掌握辖区监测、监控、监管的点位全貌;已搭建完成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地方,也存在建设内容单一、功能简单、数据难整合等问题。
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化作用,河北省提出,今年重点推进县级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并对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力争年内实现县级全覆盖,推进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平台的贯通,“让看得见的管得着,管得着的看得见”,形成省市县三级监管合力。
“省级平台系统推送的数据异常处置单中,基础核查超标排放的属实率不高。其中,复工启炉造成的瞬时异常数据情况较为普遍,要加强企业的停工报备填报,对复工启炉数据进行标识,减少此类推送、减轻基层核实的压力。”
“分表计电系统应用中,部分企业的污水处理站曝气设备归类为生产设施,应急减排期间,企业生产停了,但曝气设备不能停,有电量产生就会触发报警,系统会反复给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推送企业异常信息,要求进行核查。能否对这类企业的电量预警阈值做调整,或者对曝气设备用电情况进行剔除,减少此类异常推送?”
针对调研中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反映的平台应用情况,刘海波将问题和建议逐一记录下来,并现场电话咨询、指导技术人员对平台进行调整优化。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乐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将进一步整合环境监测、监控、监管等各类数据、视频信息,加快推进省级部门之间以及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推送问题线索的科学性、准确性,优化问题推送、处置、反馈工作流程,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