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是环境保护“第一岗哨”。2022年以来,湖北省赤壁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生态环境监督网格员制度,赤壁市在辅警、副职村干部中,择优聘请了192名兼职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织就了一张覆盖144个村和48个社区的生态防护网,网格员充当着农村环保的“侦察员”“督导员”“宣传员”,打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制度实施一年多以来,共上报巡查点位12204个,发现生态环境问题1063个,已整改1039个,剩余24个问题正在整改中,整改率97.74%,环境信访量同比下降18%。
当好“侦察员” 及时排除环境信访隐患
网格员制度的运行,使生态环境执法力量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的每个角落,避免了监管盲区、为及时发现化解环境领域苗头性问题,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022年,网格员经培训上岗位后,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争做发现问题的“侦察员”,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环境信访隐患大排查,解决了一批环境问题。
赤马港街道木田畈社区环保监督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七组谢才明养殖生猪368头,存在臭味扰民问题,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该监督员随即上报赤壁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经指挥部办公室现场核实后,向赤马港街道、市城管执法局等责任单位下达交办函,通过多次部门联合协商和上门劝导,及时将问题整改到位。
蒲圻街道苦竹桥村环保监督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6组居民院落中堆放有废旧摩托车,非法进行拆解。该监督员随即上报赤壁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经指挥部办公室核实后,相关责任单位联合开展了专项清理行动,在一周之内该拆解点已全部清理完毕。同时,发动全市环保监督员进行全区域摸排,发现8个非法拆解点,经专项清理行动,已全部整改到位,确保赤壁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秩序规范稳定。
当好“监督员” 督察整改显成效
在近几年的中央、省等上级环保督察中,涉及赤壁市农村的环境信访件共有52件,范围涉及31名网格员。赤壁市充分调动基层网格员的积极性开展工作。
基层网格员每周落实不少于一次检查巡查。基层网格员每周落实一次对督察问题现场情况的巡查,重点督察件网格员适时进行视频联通,对督察件的现场整改情况进行询问或者检查指导。通过基层网格员的巡查上报,真正做到对督察问题全覆盖,监督管控无死角,指导整改全天候。
截至目前,赤壁市82件中央、省等上级环保督察信访件已经办结82件,没有出现一起推脱推诿和问题反弹。
通过对辖区内污染源、环境风险等情况的调查摸底,形成了污染源清单,为及时发现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发现环境问题更加及时。通过环境监督网格员对所辖区域的日常巡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为快速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解决环境问题更加高效。对巡查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给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根据责任分工,及时交办给11个生态环境保护专委会进行调查处理,做到了“环境污染信息共享、环境问题部门共治、整治效果群众共评”。
当好“宣传员” 环境宣传教育更加深入
赤壁市玄素洞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玄素洞村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一周至少3次绕村巡查,发现问题立行处理,处理村务之余还要做好环境宣传科普。
今年春节期间,在子女、村干部和网格员的合力劝说下,村里的一名老人终于同意拆除离河岸不过5米的猪圈,等过两天放晴了,村里将合力帮老人移走废弃建材。
一名网格员就是一名宣讲员,通过网格员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营造出了大众关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为使网格员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赤壁市先后建立完善了网格员培训、检查巡查、问题反馈落实、纪检联动、经费保障、网格员淘汰六项机制。
赤壁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21万元,按照每村每人每月500元、每个社区600元的补助标准给予补贴。为加强管理,出台了网格员考核制度,每半年组织一次考评。2022年终考核,排名后5名且考评成绩在80分以下的网格员被淘汰,重新聘用5名热衷环保事业的基层干部,确保了每一个网格员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