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瓶随手一扔?专家:警惕美丽乡村的“隐形杀手”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程梓桐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09    

  打完农药,大堆农药瓶怎么处理?扔地里怕污染土地,扔垃圾桶又被说违规……一些地方不少农户面临这样的困扰。

  这些农药包装废弃物,看似微小,却正在成为美丽乡村的“隐形杀手”。它们散落田间地头,渗入土壤、污染水体,威胁生物多样性,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近日,由自然田与“净田计划”行动小组联合主办了一场关于多议题视角共治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培训会,聚焦农药包装废弃物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威胁,邀请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管控及塑料治理等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治理路径。

  “每年我国产生约十万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其中约有两万吨被随手丢弃。”合一绿色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逸君指出,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需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合力破局。

  土壤生病了,怎么办?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专家指出,农药对土壤健康有深远影响,土壤的形成周期漫长,破坏容易。农药具有“副作用”,会杀死害虫以外的“有益生物”。全球每年使用约400万吨农药,保障了20%的粮食产量,但也让1/4的传粉昆虫面临生存威胁。

  那么,农药是农业助手还是生态杀手?有的专家认为,滥用农药正将农田变为“生态荒漠”,应当推广“生态智慧”。比如,云南哈尼梯田通过“水稻+养鱼+养鸭”模式,农药使用量为普通农田的1/5,保护了濒危鸟类紫水鸡;浙江使用“害虫预警灯”,通过用灯光诱杀成虫,减少农药喷洒次数;四川宜宾的小龙虾稻田,通过“水产养殖+稻田”模式,减少农药使用。同时,关注科技赋能在农药使用方面的应用,有些地方通过无人机AI摄像头识别害虫的数量和种类,确定农药的使用量。

  农业废弃物如何再利用?来自清华大学塑料领域的专家指出,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巨大,尤其是地膜年用量达200多万吨,回收率低、环境泄漏问题突出,已对土壤结构、农作物生长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研究发现,目前生物降解地膜因成本高昂(近4万元/吨),在多数情形下不具备经济优势,相较之下,加强回收再生更具性价比。例如,热解气化制氢方案适用于混杂杂质的地膜废弃物;闪焦耳加热技术可在极短时间内将塑料转化为高品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具有颠覆性潜力。这些技术如能推广应用,有望大幅提升地膜回收的经济效益,推动形成市场化回收机制。

  农药包装废弃物看似总量小,但是危害性却不容忽视。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政府乡村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内容。

  “仅仅依赖政府财政难以保证农药包装废弃物全面回收,仍需行业协会、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发力,探索能够有效激发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回收积极性的可持续运转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自然田项目主管张媛媛表示。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