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福建省福州市生态环境局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年贺礼——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信中感谢了生态环保铁军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帮扶指导,对福州市生态环境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办事风格和“科学严谨评项目,热情服务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表示赞赏。
帮扶指导万华公司项目不是个例。新年伊始,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紧紧围绕省、市一季度“开门红”工作部署,立足职能职责,下基层,解难题,巩固和拓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果。
办实事,解民忧,夜间噪声达标率提升
“以前这里是个废品回收站,又脏又乱,我们都要捂着鼻子绕道走。现在环境变好了,我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聊天了。”福清市宏路街道宏路村村头公园里,前来遛弯的大爷欣喜地说。
这片区域的转变,源自福州市全面开展的“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福州市共摸排“散乱污”企业(场所)4673家,其中列入关停取缔2675家,整合搬迁114家,升级改造1884家。在全部完成阶段性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支队通过“回头看”排查、电力数据分析应用等,杜绝“散乱污”企业反弹回潮,常态化督查巩固整治成效,真正实现“全面整治、动态清零”,有力促进城乡面貌改善,产业发展转型。
除了开展“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整治,支队还牵头开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福州市夜间检查建筑施工场所,商业活动、餐饮和娱乐场所,公园、广场等社会生活场所及工业企业共计3.85万家(次),责令整改13880起,城市夜间噪声达标率大幅提升,噪声污染投诉较大幅度下降。
生态美,惠民生,打好三大保卫战
“现在终于可以放心喝水了,太谢谢你们了。”春节前夕,返乡归来的村民看到水质的变化,纷纷对在水源地开展巡查的执法人员表示感谢。
原来,由于永泰县第二水厂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到位,周边农业种植、生活污水乱排滥放等因素,葛岭镇台口村的饮用水水质长期得不到保障。执法人员在深入摸排之后对症下药,通过在农村水源地勘界立标、设置隔离设施、巡查整治等,切实保障了水源地水质安全,水质监测数据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新年伊始,支队就提出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涉气企业监管执法、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危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执法人员步履不停,攻坚克难,为打好“三大战役”奠定坚实基础。
无事不扰,无处不在,24小时感知企业异常情况
“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以后,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次数明显减少了,我们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生产经营上,大家对这一变化都很满意。”福州市一家重点企业的老板说。
以往,执法人员会定期上门执法,但现在通过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等系统,就能24小时感知企业现场端异常情况,实时摸排调查。
今年以来,支队委托第三方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比对监测,通过污染源监控平台向企业联系人发送短信预警,指导企业及时整改。综合利用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及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精准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实现执法“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这是派发任务、预警督办、数据提交模块,我们将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平台推送给你们,你们把整改后的照片上传平台进行复核,这样就可以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在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执法人员正在向企业耐心讲解并演示“三同时区块链平台”的使用方法。
“三同时区块链平台”是福州市在建设项目监管上的率先探索,通过建设“三同时”协同执法管理、“三同时”企业管理及“三同时”环保区块链的“三大模块”,建立清单式检查任务创建、移动式现场检查执法、闭环式问题整改上报、分布式数据上链存储的智能监管机制,实现项目重要阶段节点自主申报,检查整改任务是否按时完成,未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智能预警等功能,推动企业落实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保主体责任。
同时,开创性地结合区块链技术,通过“三同时”监管执法数据自动上链,构建生态环境部门节点、企业节点、大数据委节点,通过“分布式一本账”管理模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安全性、不可逆和可追溯。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