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望青年,为年轻一代增强“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指引了正确方向。在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海河局)监测科研中心,就有这样一支生态环保生力军,践行初心、勇担重任,让青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中绽放光芒。
新污染物监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海河局监测科研中心在新污染物监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水环境监测室杨元平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SCI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6.291)上发表了成果论文。氯/溴代多环芳烃属于一类新污染物,其毒性比母体更高,识别和量化这种污染物的排放源,是实现源头污染减排和降低人体暴露风险的首要步骤。这项研究基于现场研究数据和实验室模拟结果,揭示新污染物在不同工业过程中的排放水平和污染特征,探究其在热化学过程中的生成机理,根据计算所得排放因子,结合活动强度数据,估算全国排放量,绘制了排放清单,识别和量化了污染物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可为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监测网络与信息管理室高薇博士申报的《水环境中微塑料监测方法评价及质控研究》项目,近期获正式批复立项。这一项目将围绕新污染物监测方向,紧盯水环境中微塑料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质控难点,以水环境中微塑料监测方法为研究对象,助力新污染物监测,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为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提供有力支撑。
新污染物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是海河局监测科研中心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试点工作的第一年。研究成果的发表和项目的申报成功为新污染物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新污染物研究的良好开端。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新污染物试点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筑牢新污染物监测技术平台,力争在新污染物研究方面产出更多成果,为海河局在新污染物监管领域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助力海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为科学评价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提供基础支撑,为海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通过全面调查,系统掌握了海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主要开展了潘大水库、岳城水库藻密度监测和富营养化监测;为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开展了流域“六河五湖”中“五湖”(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南大港和北大港)的水生态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连续10年开展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基本实现了流域河湖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全覆盖;开展了流域水生态状况的调查监测与评价,通过全面的调查,系统掌握了海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探索了环境DNA技术在流域水生生物调查监测中的应用。2021年,流域内共检测到浮游植物300余种,浮游动物近200种,大型底栖动物100余种。
发扬铁军精神推进渤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讲话精神,海河局监测科研中心积极做好海洋开发活动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派出两组共12名人员,开展渤海海域石油勘探开发泥浆钻屑排放生态环境跟踪监测工作。在此期间,工作组积极协调各单位、各油田作业公司,有效应对解决各类突发状况,克服大风、大浪、下雨等艰苦作业条件,圆满完成4个油田区块共16座平台附近海域的采样任务,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五一”期间,当大家享受难得的休假时光时,工作组依然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展现着生态环保人的忠诚与担当。
渤海油气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油气总产量的70%,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河局监测科研中心将持续胸怀“国之大者”,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发挥监测技术优势,支撑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为构建开发有序、生态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