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杭州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施了燃料替代技改项目,通过天然气替代柴油,该公司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1.74吨/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了0.54吨/年,杭州市余杭区对该公司因技改项目产生的富余排污权进行回购,总金额4.56万元。
如此一来,企业有了更多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生产,可以更好地发展壮大,同时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这一切,得益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以下简称余杭分局)通过揭榜挂帅,承接的生态环境部在杭州市开展的排污许可制度和总量管理制度有机衔接试点的先试工作,率全市之先推出系列举措。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在余杭区先行先试基础之上,起草了《杭州市固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联动管理办法(试行)》,并于近日通过杭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标志着杭州市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一证式”监管走出新模式。
今年2月以来,余杭分局对区域内“十三五”以来70余家工程减排、关停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核算,形成了230余家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1700余个审批项目及5000余个总量数据的“一本账”,环评审批、总量减排进入系统开展试运行,相关削减替代来源均在区域可替代总量指标库中分配、流转,效果显著。
在余杭分局的指导下,杭州某玻璃有限公司通过工艺替代,淘汰了蒙砂工艺,减少废水排放量1.24万吨/年,其中减少化学需氧量0.434吨/年、氨氮0.031吨/年。目前,企业计划腾出来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将全部用于自身药妆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余杭区通过对排放总量指标、排污权、许可排放量等数据统计梳理,已摸清区域可替代总量的家底,共批复建设项目环评71个,总投资额200余亿元,服务保障了润丰氢能、科兴生物、东恒多肽等重大工业项目,有力支持重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余杭分局依托生态环境“智卫”平台,建成环境准入、总量许可一体化、服务惠企3个子场景,实现“一图”动态展示、分色管控、限批预警、减排提示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效率和精细度。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目前,余杭分局集成减排成果,建立区域可替代总量指标体系,打通数据壁垒,协同生态环境污染源管理数据,促进富余排污权有效使用,整合监管要求,完善排污许可“一证式”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中跑出加速度,彰显“生态美”促“共同富”。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