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深耕“生态绿”,服务经济“开门红”

来源:自然生态环境调查网    作者:王璟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13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今年以来,山西省晋城市生态环境局立足部门职能,围绕市场主体、项目建设所需,优服务、重保障、提质效,激发企业活力、展现环保担当,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打好“贴心牌”,主动帮扶解难题

  “贵局的热心帮扶和指导是我公司进步的强大动力。在此,对贵局热心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行为表示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始终秉承环保为先的理念,把环保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3月6日,一封来自山西明源集团沁泽焦化有限公司的感谢信送到了晋城市生态环境局。“非常感谢廖俊杰副局长的专业指导,为我们企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沁泽焦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铸造焦的热回收焦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烟气温度较低、系统阻力较大,导致烟气中氮氧化物有效控制难度极大,特别是在重污染天气期间达标排放情况下的总量控制更是难上加难。虽然该公司前后多次请行业专家在现场进行把脉问诊,但均未取得满意效果,已成为制约公司生产经营的一项技术难题。

  接到求助后,晋城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帮扶队伍,2月23日,委派具有煤化工过程污染物控制研究和实践背景的副局长廖俊杰等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帮扶。“实地了解后,我提出了打破常规思维,在焦炉小烟道弯管处打孔,将氨水喷入,进行SNCR脱硝的方法。最终经过运行检测,氮氧化物浓度由……降至……,达到了超超低排放要求,投资成本也仅是常规SCR脱硝技术的1/10。”

  深入企业一线,把脉问诊,实施“一企一策”服务措施,分类指导帮扶,做到“摸清底数、靶向施策、精准服务”。今年春节刚过,晋城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开展入企服务行动。市局领导,各县(市、区)分局班子成员,市局各科室、各下属单位副科级以上66名领导干部下沉全市152家环境监管重点单位,通过倾听、宣讲、纾困,助力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危险废物等方面的难题和诉求。截至目前,入企调研帮扶问题诉求清单内企业诉求问题197个(涉及危废问题5个,涉及环保手续问题13个;涉及冬防期间、重污染天气期间、管控期间问题33个;涉及环保培训、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等问题44个;涉及监控、监测相关问题37个;涉及排污总量、标准等问题7个;涉及固废、医废问题6个;涉及绩效评估问题4个;涉及其他问题如资金支持、土地手续或其他需协调相关部门等问题48个);已解决问题135个。

  晋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讲到,“在解决诉求的同时,及时指出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一次性告知整改意见或建议,督促指导企业落实整改到位、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引导企业知法守法,增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打好“暖心牌”,靠前服务提效能

  “太感谢了!以前都是我们往审批部门跑,现在是局里主动上门服务,主动解决问题,我们的项目推进更加快速!”沁丹“两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项目米山镇下冯庄村污水管网铺设现场施工方负责人由衷地感叹。

  沁丹“两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项目是丹沁两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市“十四五”时期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项目相关施工单位的全面进驻,标志着晋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正式落地实施,精准把握丹沁沿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这一全流域协同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确保丹沁两河沿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将丹沁两河沿线污水治理这篇文章做大做好,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效推动项目建设,市生态环境局成立工作专班,确立了“三级指挥强保障、五个阶段抓落实”的工作思路,采取“指挥部+项目公司”的模式运行,建立“市指挥部—县指挥部—镇村专班”三级指挥体系,按照谋划、确图、施工、验收、运维五个阶段,明确职责,抓好重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已完成沁丹“两河”沿线26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一阶段管网建设任务,现已进入第二阶段场站建设。

  重点项目,靠前服务,其他市场主体也是一视同仁。

  2023年伊始,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对近期排污许可证到期的全市企业发出了提醒函,向排污许可证即将到期企业传达排污许可证的重要性,普及排污许可有关政策规定,重申了排污许可相关法律法规责任问题,公开排污许可咨询电话,督促企业尽快完成排污许可的延续手续,避免“无证排污”。

  晋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共发出排污许可证到期延续提醒函两个批次,累计通知54家排污许可证即将到期的企业办理许可延续,有效避免了因证照过期产生的困扰。”

  同时,进一步优化简化办理程序,出台《晋城市生态环境审批服务领域支持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措施》,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2022年共对超百个未纳入环境管理分类名录的建设项目豁免了环评手续;对438个实施排污许可登记管理的建设项目,不再要求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对全市13家不涉及通用工序的煤矿企业,排污许可一律实行登记管理。

  打好“监管牌”,科学管控促发展

  2月22日,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举行优化营商环境行风监督员特别聘任仪式。

  12名行风监督员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企业家、工青妇联、退休人员等,他们将盯紧生态环境系统营商环境领域的问题,重点监督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贯彻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有关情况。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征求并虚心接受行风监督员对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坚定不移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为了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晋城市生态环境局设置了局长信箱,设置举报电话、微信账号并通过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在全市范围内公布,优化简化线索核查和奖励流程,对核查属实的进行快奖重奖,并严格保密举报人个人信息。认真开展“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承办工作,及时与群众联系沟通,按时保质回复各类工单。

  2022年,累计受理局长信箱73条,来信来访15件,群众电话、微信举报103件,特别是受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13件次,及时接收率达到了100%,回复回访率100%,办结率100%,全市综合排名处于第一方阵。

  此外,为了提升行业整体环境管理水平,深挖降污减排潜力。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工业企业ABCD四级评级指标,2022年共评定工业企业742家,推进全行业绩效评估差异化管控,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杜绝“一刀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环保治理和管理水平提档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2022年共完成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15家,确定中高费方案274个。对煤化工、冶铸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不断提升污染治理水平,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空间。持续推动重点行业环保深度治理,2022年共3家焦化和2家水泥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以需求为出发点,从服务细节入手,精准施策、科学管控,最终换来的是民心,更是发展的信心。

  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强化政策保障支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