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例行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将持续探索综合执法新模式,切实加强体制机制制度建设,着力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向全国第一方阵跃升。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共开展现场检查14751家/次,出动执法人员42778人/次,发现问题1274个,立案770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87份,罚款金额2049.34万元,适用环保法配套办法及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8件。
“我们通过对部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重点医疗机构行业、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80家VOCs排放高值企业的帮扶指导,进一步强化了执法效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省厅、市局2023年污染防治攻坚计划,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及时编制专项执法工作方案,部署各类专项行动,充分利用专题培训、专家指导、诊断式检查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企业进行帮扶指导,有效提升了企业高质量履行主体责任的能力与意识。
为推动执法模式创新,市总队积极构建非现场执法智能监控机制,以数智大气系统为支撑,构建以自动监控为核心,电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走航车为辅的数据模块综合智能分析链条,全面推进自动监控平台运用。
据了解,该市现已安装自动监控并联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的企业总数为651家,通过自动监控平台小时、日均值超标、异常等数据实时预警,执法人员跟踪处理,倒逼企业加大自动监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通过构建非现场执法业务培训体系,我们创新实施非现场执法作战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模拟现场自动监控情况,累计培训执法人员200余名。”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区域执法联动,不断加强成渝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交流合作,继今年3月签订《重庆市 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合作协议》,并拟于7月开展跨界联合执法后,为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执法联动,随即又签订了《成(都)德(阳)雅(安)眉(山)资(阳)污染防控攻坚联动执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拟于5—8月和10—12月分别开展市级层面的夏季、秋冬季联动执法。
此外,利用执法稽查、案卷评审、办理跨区域案件、学习培训、联合监督帮扶等时机,互派人员参加相关执法工作,深入交流学习,在提升执法能力、完善执法制度、拓宽执法维度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