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罐区VCM球罐笼罩在水雾中,消防喷淋系统全部启动,抢险救援组利用水炮喷射雾状水对泄漏物料进行稀释,身穿红色防护服、头戴空气呼吸器的抢险抢修组携带工具进入现场更换新阀门。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暨鲁苏边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现场看到的一幕。
据了解,本次演练既有VCM球罐泄漏公司综合应急演练,还同步启动郯城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鲁苏边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人员防护、中毒急救、危化品泄漏处置、系统处理、消防救援、各救援队伍协同救援、事故现场环境应急监测、污染应急处置等。演练由临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临沂市生态环境局、临沂市应急管理局主办,潞安化工集团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演练模拟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烯烃罐区VCM球罐管道(阀门)泄漏。因人员撤离,三氯化磷灌装过程中忘记关闭阀门,造成三氯化磷泄漏,污染物经下水道流入白马河并向下游移动,可能造成跨省环境污染事故。
事发点位于鲁苏边境郯城县白马河,根据《临沂市 徐州市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框架协议》,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将事故情况通报下游江苏省徐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减小生态环境损害。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情况报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此次演练按照“贴近实战、周密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思路进行,运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实施了关闭各级闸坝、设置蓄污“空间”、拦截上游来水、导流支流空间、降污除污等措施。在事发地下游关闭三道拦河闸,形成11公里左右蓄污“空间”;关闭上游拦河闸,提升橡胶坝,截断上游来水拦截;利用幸福河导流污染水团,减轻水量压力;利用石灰石、氢氧化钠等进行中和沉降,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经过多方协作,全部监测点水质48小时连续达标,按照河流状况依次开启关闭的水闸、放落橡胶坝,白马河流恢复正常。临沂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临沂市政府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通报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经专家与抢险救援组的综合研判,现场事故隐患及衍生事故隐患已消除,救援应急演练全部完成。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