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激活生态优势凝聚发展动能

来源:自然生态环境调查网    作者:张格平 王勇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26    

  “多年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用足用好环保政策,才能为企业发展凝聚动能,攒足后劲。”近日,在山东华力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力机电)生产车间,董事长郭永旭对记者说。

  华力机电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一家土生土长的“老厂子”。多年来,公司把环保达标作为发展根基,在喷塑流水线、激光切割机等生产环节,配套上马了一系列工艺先进、技术领先的烟尘和VOCs收集治理设施设备,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助力。2022年至今,华力机电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

  华力机电的绿色发展之路,是汶上县积极强化环保要素保障,引领企业治污达标、转型升级,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以下简称汶上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表示:“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想群众所想、急企业所需,积极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帮扶解决企业生态环境领域难点、堵点问题,激活生态优势,凝聚发展动能。”

  “保姆式”服务当好企业“贴心人”

  “我们能赶在今年春季开工投产,多亏了生态环境部门的‘保姆式’服务。”山东爱德克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这家公司年产210吨聚酰亚胺单体项目,是汶上县2023年春季集中开工项目。为加快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汶上县分局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多次与建设单位、汶上县寅寺镇人民政府、环评文件编制单位面对面沟通,将项目问题解决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前,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推进。

  为减少流程环节,汶上县分局推行方案在现场研究、措施在现场落实、问题在现场解决、作风在现场检验、能力在现场提升的“现场工作法”,将项目技术评估会搬到厂区车间,做到“能在现场办,就不在会场办”。指定服务企业专职联络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项目环评报告的编制提供“保姆式”科学指导。

  环评文件编制完成后,积极对接上级生态环境部门,邀请有关专家现场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环评文件报批后,开辟重点项目环评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按照“流程最优、时限最短、资料最少”的原则,加快项目环评手续办理进度,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开工建设。

  汶上县分局监督管理科科长房立新介绍,去年以来,本着“全方位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理念,分局上下聚焦重点项目开工前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立“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企业制度,通过主动介入服务,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人”。

  “一厂一策”帮扶解决技术难题

  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绿色发展,汶上县分局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助企帮扶组,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助企攀登活动,努力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环保任务清单。

  汶上县分局大气科科长李大宁介绍,去年以来,分局委托环保专家团队,对全县77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助企攀登、环保体检”专项帮扶活动,有针对性地逐一开出环保“药方”,为企业解决污染防控难题。

  帮扶期间,汶上县分局累计发现问题248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促进了企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对43家重点涉VOCs企业,聘请环保顾问开展现场大排查,帮扶制定“一厂一策”综合治理方案。

  济宁星亚化工有限公司原有VOCs收集、治理设施效率不稳定,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为帮扶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大气科邀请专家团队现场调研,为企业编制“一厂一策”综合治理方案,从VOCs产生源头、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个环节,提出深度治理措施建议。

  目前,这家公司新上了RTO有机废气治理系统,经检测验收,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度降低,实现环保稳定达标。

  针对山东尚儒弘毅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装置区氧化车间、蒸馏及精制车间VOCs有组织废气以及储罐区的 VOCs无组织废气排放问题,汶上县分局积极督促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开展了1.4 萘醌(一期)生产装置及储罐区涉 VOCs废气治理改造项目,将原有的“一级活性炭吸附装置”治理设施,升级为“过滤器过滤+两级冷喷淋+二级活性炭吸附+高温蒸汽脱附+冷凝分离回收”的废气处理装置,既回收了部分原料,节约了成本,每年还可减少VOCs排放量约1.76吨,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两山”转化推动生态改善惠民富农

  近年来,汶上县分局深入挖掘区位优势和生态底蕴,围绕乡村振兴,在深入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的同时,积极做好“两山”转化文章,做大“金山银山”价值,努力实现生态改善、惠民富农。

  在汶上县白石镇,有一座小山包名为昙山。春末夏初,昙山脚下,千亩茶园青翠欲滴,香飘满园。

  “多年前,昙山还是一座荒山,周边的村子多为贫困村,没有好生态,也没有好‘钱’景。”汶上县白石镇人大副主席李林对记者说。

  为改变山村面貌,当地从环境治理入手,绿化荒山、引水补源,打造有山有水的昙山风景区。同时,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引领周边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带动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美,更要百姓富。依托日益积聚的生态优势,当地纷纷引进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新业态,盘活生态资源,带动村民致富。

  如今的昙山脚下,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刘鹏将核桃生意从“小打小闹”做到了几十万元产值规模;夏村鲁昙合作社种植的百合、猕猴桃、太阳杏,订单连年超过50万元。

  依托千亩茶园,济宁祥河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卢军规划建设了集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乡土文化风光展示厅于一体的昙山优质高效茶叶标准化示范园,产出的茶叶叶肥柔嫩、香味浓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同时带动了周边7个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采茶季节,可吸纳周边劳动力4000余人就业,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余元。

  在昙山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民宿、农家乐、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等旅游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全镇从事旅游服务业的群众逾2000人。5年来,白石镇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人居收入增加近万元,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15个省定贫困村先后退出。

  如今,白石镇正致力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的全域旅游格局,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化、主题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蓬勃兴起,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

  “今后,我们将继续厚植生态优势,让产业兴起来,让村居靓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增强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经济发展的底色和成色。”李伟表示。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